[发明专利]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4358.8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6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朴仁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仁圭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21/08;F28F19/00;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热回收热交换器,作为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对从锅炉(boiler)产生的废气的废热进行回收,从而进行热交换。
背景技术
在锅炉燃烧的废气以大致200℃~250℃的温度排出并弃置在大气中,从而热损失产生得非常多。因所述高温的废气而产生的热损失是大致10%~20%程度,由此锅炉的效率降低至80%以下,
于此,利用废热回收系统并利用启动锅炉后产生的废气对热能进行回收,并用于供给热水或供暖。如上所述所谓的废热回收系统作为利用启动锅炉后产生的废气来用于供给热水或供暖的系统是一种如下系统:若启动锅炉,则高温的废气通过烟囱排放并弃置于大气,但是利用废热回收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对热能进行回收并用于供给热水或供暖。
如图1所示,在锅炉烟道和废气出口之间设置传热效率优秀的废热回收系统,从而将200℃~250℃高温的废气用冷水(约10℃~15℃)和逆流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废热进行回收,并将降低至大致40℃~50℃温度的废气向烟道排出,从而可节省燃料费。
但是,通常在锅炉中燃烧反应时生成因硫成分而导致的亚硫酸气体并与氧相结合,从而制成三氧化硫并再次与水反应,从而成为硫酸,所述硫酸的腐蚀性非常强,由此使得材料腐蚀从而使得使用寿命缩短(尤其,在170℃以下产生低温腐蚀)。
由此,使用包括硫成分的燃料的锅炉具有低温腐蚀的顾虑,从而将排出低温腐蚀点170℃以上的废气视为理所当然,结果具有的问题在于,因为未回收170℃以下废气废热,所以在回收废热方面存在限制。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登记专利10-119823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废热回收热换器,所述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的材质不因锅炉的废气而发生腐蚀。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解决无法通过焊接来固定耐腐蚀材质的热交换管的问题。
就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废热回收热交换器而言,所述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对在锅炉燃烧的废气的热能进行回收从而使得水加热,可包括:下部板,其形成有废气流入口;上部板,其在与所述废气流入口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有废气排出口;第一侧板,其形成有多个作为贯通孔的一侧贯通孔;第二侧板,其作为与所述第一侧板相面对并相对向的板,在与所述一侧贯通孔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其他侧贯通孔;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其对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连接;以及多个热交换管,其作为使得流体流动的钛(titanium)材质的管,分别平行地对一侧贯通孔和与所述一侧贯通孔相对向的其他侧贯通孔之间进行连接。
所述热交换管可具有的特征在于,一个末端插入于所述一侧贯通孔之后扩管,从而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其他末端插入于所述其他侧贯通孔之后扩管,从而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板。
可具有的特征在于,根据锅炉的容量,使得供给流体的热交换管分组(grouping)为多个部分。
此外,就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制作方法而言,其为制作废热回收热交换器的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制作方法,所述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对在锅炉燃烧的废气的热能进行回收从而使得水加热,并包括下部板、上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的壳体(housing),所述方法可包括:废气流入口形成过程,将废气流入口形成于所述下部板;废气排出口形成过程,在所述上部板将废气排出口形成于与所述废气流入口相对向的位置;一侧贯通孔形成过程,将多个作为贯通孔的一侧贯通孔多个形成于所述第一侧板;其他侧贯通孔形成过程,将多个其他侧贯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二侧板,在与所述一侧贯通孔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所述其他侧贯通孔;热交换管一个末端扩管固定过程,在形成有多个作为贯通孔的一侧贯通孔的第一侧板将钛材质的热交换管的一个末端扩管并使其固定;热交换管其他末端扩管固定过程,在形成有其他侧贯通孔的第二侧板将所述热交换管的其他末端扩管并使其固定,在与所述一侧贯通孔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所述其他侧贯通孔;以及使得所述下部板、上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相互结合的过程。
所述热交换管一个末端扩管固定过程可包括:将钛材质的热交换管的一个末端插入于形成有多个作为贯通孔的一侧贯通孔的第一侧板的过程;以及将设定大小的扩管压力施加于所述一个末端的内部,从而使得热交换管的一个末端的周围扩张,由此一个末端的外径对所述一侧贯通孔的周围进行加压从而使其固定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仁圭,未经朴仁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43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