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3874.0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章文通;詹珍雅;肖倩倩;余洋;王正康;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78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敖欢;葛启函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oi 横向 高压 器件 | ||
1.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其元胞结构包括衬底(1)、衬底(1)下表面的衬底接触电极(16)、衬底(1)上表面的埋氧层(2)、埋氧层(2)上表面的厚SOI层(4)、厚SOI层(4)左侧的P型体区(8)、厚SOI层(4)内部的厚介质层(5)、沿纵向方向贯穿并嵌入在厚介质层(5)右端的N型重掺杂漏极区(11)、纵向上位于厚介质层(5)和埋氧层(2)之间的超薄顶层硅(3)、P型体区(8)和厚介质层(5)之间的N型条区(7)和P型条区(6)、位于P型体区(8)内部的相互独立的P型重掺杂体接触区(9)和N型重掺杂源极区(10)、设置在N型重掺杂源极区(10)和P型体区(8)上表面的栅氧化层(12)、与P型体区(8)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源极接触电极(13)、栅氧化层(12)上方的多晶硅栅(14)、设置在N型重掺杂漏极区(11)上表面的漏极接触电极(15),所述埋氧层(2)的上表面与厚SOI层(4)和超薄顶层硅(3)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厚介质层(5)的下表面与超薄顶层硅(3)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N型条区(7)和P型条区(6)构成超结结构并在竖直方向交替排列地嵌入在N型漂移区中靠近源端区域的厚SOI层(4)中,P型重掺杂体接触区(9)和N型重掺杂源极区(10)的上表面与P型体区(8)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源极接触电极(13)的右端部分覆盖N型重掺杂源极区(10)的左端,所述栅氧化层(12)的左端部分覆盖N型重掺杂源极区(10)的右端,栅氧化层(12)不与源极接触电极(13)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的漏端含有N型buffer区(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条区(7)和P型条区(6)在Y方向的宽度不相等且交替顺序互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条区(7)和P型条区(6)与埋氧层(2)的上表面不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顶层硅(3)和厚SOI层(4)分别通过线性变掺杂或均匀掺杂或离散掺杂中的一种掺杂方式形成;或者分别通过N段线性变掺杂方式形成,N=1,2,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条区(7)靠近P型体区(8)的一端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P型条区(6)靠近厚介质层(5)的一端的形状为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条区(7)为矩形,N型条区(7)左端和P型体区(8)的距离大于P型条区(6)左端和P型体区(8)的距离,所述P型条区(6)为矩形,P型条区(6)右端与厚介质层(5)的距离大于N型条区(7)右端与厚介质层(5)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厚介质层(5)的右端与N型重掺杂漏极区(11)或N型buffer区(17)相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条区(7)和P型条区(6)的右端不与厚介质层(5)的左端相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OI横向高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还包括M层场板,M=1,2,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38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沟槽型超级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弧形栅场板电流孔径功率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