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韧性、高强度、超导热电子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1691.5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8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芳;杨华;肖华青;黄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绿色家园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8;C09J11/04;C08G59/5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周伟 |
地址: | 433000 湖北省仙***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强度 导热 电子 灌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高韧性、高强度、超导热电子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使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电子灌封胶的韧性、抗张强度和抗剪强度;活性硅微粉和导热填料的添加,使该电子灌封胶流动性好,操作方便,但同时导热填料填充率高,进而使固化物热导率高,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工作;且所用的导热填料为导热系数高、价格便宜的α‑氧化铝(针状),改善了α‑氧化铝(针状)添加量低,热导率有限的现状,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灌封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韧性、高强度、超导热电子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电子灌封胶因其价格相对较便宜,且操作方便、固化物性质较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环氧树脂电子灌封胶因其固有性质的缺陷,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变脆、变硬,甚至断裂,传统的方法是向其中单纯的加入增韧剂,这样增韧的同时会降低固化物的机械强度,不能满足应用要求。
同时,随着电子工业的急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和逻辑电路向多功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但体积向小型化方向发展,这样肯定会导致发热量剧增,这样就要求该胶种具有超高的导热性,否则也不能满足应用要求。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电子灌封胶的导热性,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向其中加入导热填料,导热填料主要有氮化铝、氮化硼、碳化硅、氧化镁、α-氧化铝(球型)、α-氧化铝(针状)等。
氮化铝导热系数非常高,但价格昂贵,而且容易吸潮产生氢氧化铝,使导热通路产生中断,进而使固化物热导率偏低;氮化硼导热系数也非常高,且性质稳定,但价格很高;碳化硅在合成的过程中产生的碳及石墨难以除去,导致产品纯度较低,电导率高,不适合电子用胶;氧化镁价格便宜,但在空气中易吸潮;α-氧化铝(球型)导热系数高,但价格昂贵,仅次于氮化铝和氮化硼;α-氧化铝(针状)导热系数高、电绝缘性能好,且性质稳定、价格便宜,但大量填充时会使产品体系粘度急剧上升,影响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性、高强度、超导热电子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电子灌封胶韧性差或者韧性好但机械强度低、热导率不高或者热导率高但流动性差、成本昂贵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韧性、高强度、超导热电子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该高韧性、高强度、超导热的电子灌封胶由A组份和胺类固化剂按100:6-1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其中A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环氧树脂128 5-15份、侧链型环氧树脂(ADK-Ep-4000)2-10份、活性硅微粉5-8份、导热填料70-80份、增韧剂2-5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胺类固化剂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五乙烯六胺、多乙烯多胺、聚醚胺、1,3-环已二胺、N-氨乙基哌嗪、间苯二胺、异佛尔酮二胺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胺类固化剂为三乙烯四胺、聚醚胺D230、1,3-环已二胺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胺类固化剂为四乙烯五胺、聚醚胺T403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胺类固化剂为二乙烯三胺、异佛尔酮二胺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链型环氧树脂(ADK-Ep-4000)是一种良好具有韧性的常温固化型树脂,与环氧树脂128相溶性好,25℃时粘度为30-40,环氧值为0.26-0.3,可以作环氧树脂128活性稀释剂降低体系粘度,也可以弥补环氧树脂128固化物偏脆的缺陷,还可以提高固化物的抗张强度和抗剪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活性硅微粉目数为800-1200目,是硅微粉经过复合硅烷偶联剂处理得到的,能有效地提高树脂与硅微粉的粘结力和界面憎水性能,从而提高固化物的机械强度,同时还能降低环氧混合料的粘度,进而可以增大导热填料的填充度,提高热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绿色家园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绿色家园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1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