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萝卜Ogura-CMS育性恢复基因的高通量分子标记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4994.9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7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王庆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萝卜 ogura cms 恢复 基因 通量 分子 标记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萝卜Ogura‑CMS育性恢复基因Rfo的高通量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高通量分子标记是用于检测萝卜Ogura‑CMS育性恢复基因Rfo的KASP引物,引物序列是SEQ ID1~3所述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基于萝卜Ogura‑CMS育性恢复基因Rfo的序列设计高通量KASP专用引物,采用PCR SNPLine平台检测Rfo基因的基因型,具有操作流程全自动,通量高,适合大量样品同时检测。本发明用于萝卜Ogura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提高育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套检测萝卜Ogura-CMS育性恢复基因Rfo的KASP标记引物及其应用,属于分子遗传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是萝卜利用杂种优势的两个主要途径。与自交不亲和系相比,雄性不育系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可以提高杂交种的纯度,二是可以避免亲本的流失,从而保证育种家的利益。目前,在萝卜中发现了不同类型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如Ogura、金花薹48A、Kosena、NWB和DCGMS,其中应用最广泛且研究最深入的是Ogura雄性不育细胞质。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是萝卜杂种优势利用和配制杂交种的关键,传统的回交转育方法费时费力,主要过程包括,获得萝卜Ogura-CMS不育源后,选择多个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好的自交系做父本分别与不育源杂交;淘汰杂交后代全部为可育的自交系;对于杂交后代出现育性分离或全不育的自交系,可作为轮回亲本,以杂交后代或回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做母本,进行6-7代连续回交,最终获得遗传背景相似的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
从分子水平上来说,萝卜Ogura-CMS属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类型,植株育性是由线粒体不育基因orf138和细胞核育性恢复基因orf687(Rfo)相互作用控制的。在不育系中ORF138蛋白在线粒体内膜上积累,干扰其他线粒体基因(atp6、atp8、cox I等)的功能,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Ogura-CMS的育性可由细胞核内育性恢复基因(Rfo)恢复,该基因编码一种PPR蛋白,包含687个氨基酸,能够阻止花药绒毡层中ORF138蛋白的合成,从而使雄性不育系恢复育性(Desloire et al,2003)。
分子标记的开发将极大地提高不育系转育的效率,萝卜Ogura-CMS细胞核育性恢复基因orf687(Rfo)及相应的等位基因(rfo,没有恢复功能)的高效鉴定其中的关键技术。Yasumoto等(2008)根据不育系和恢复系中orf687(Rfo)基因序列差异开发了PCR-RFLP标记,并用于研究恢复基因在日本野萝卜中的分布频率。在此基础上,Sun等(2012)利用该标记应用于萝卜雄性不育系的辅助选择。但PCR-RFLP标记需要结合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凝胶电泳过程,不但对DNA质量要求较高、经常由于反应条件不稳定造成精确度降低,而且不能实现高通量、大样品的检测。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分型技术,能够对基因组中SNPs和特定位点上的InDels进行精准的双等位基因判断,具有灵敏度高、高通量、低成本、快速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SNP分析的主流方法之一。因此,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基于KASP分型技术的萝卜Rfo基因SNP分子标记并应用于萝卜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套用于检测萝卜Ogura-CMS育性恢复基因Rfo的KASP专用引物。
本发明所述的KASP专用引物包括以下3条引物:
(1)引物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49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