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7334.8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4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堪大;栗城大亮;伊东理基;吉田直树;高野将美;山口茂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J17/00;B60K11/06;B60K11/08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辉;徐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鞍乘型车辆,能够向包括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单元高效率地提供行驶风。自动两轮车(11)具备:车体框架(12),其利用立管(15)将前叉(14)支承成能够转向,并将后轮单元(22)支承成绕枢轴(23)摆动自如;空冷式的燃料电池单元(36),其在立管(15)的后方被车体框架(12)支承而朝向前方配置外部空气的取入口(38);和车体罩(13),其对与取入口(38)连接的吸气空间(48)的前方进行划分。车体罩(13)具有改变从前方流入的行驶风的方向的行驶风通路(4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燃料电池的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具备燃料电池的鞍乘型车辆。如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根据氢气和大气中的氧气的化学反应生成电力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被收纳在壳的内侧。在壳的侧面开设有空气的取入口。在燃料电池的下方配置有冷却风扇。冷却风扇通过将从燃料电池的上方被取入的、用于与燃料反应的空气引导到燃料电池的下方,从而对燃料电池进行冷却、并且将对燃料电池进行冷却后的热的排风朝向燃料瓶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8622号公报
由于相对于通风管而在车辆上方侧存在行驶风取入口,因此,行驶风朝向通风管的流动变差,并且,由于对行驶风取入口的形状未加研究,因此,行驶风以紊流状态被提供至通风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向包括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单元高效率地提供行驶风的鞍乘型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车体框架,其利用立管将前叉支承成能够转向,并将后轮单元支承成绕枢轴摆动自如;空冷式的燃料电池单元,其在所述立管的后方被所述车体框架支承而朝向前方配置外部空气的取入口;和车体罩,其对与所述取入口连接的吸气空间的前方进行划分,所述车体罩具有改变从前方流入的行驶风的方向的行驶风通路。
根据第二方面,除了第一方面的结构以外,所述行驶风通路在比所述取入口靠后方处具有折返部,该折返部朝向前方引导所述行驶风。
根据第三方面,除了第二方面的结构以外,所述车体罩具有:前壁,其将所述取入口的前方堵塞;和侧壁,其从所述前壁向车辆后方延伸,在所述侧壁上划分出与所述吸气空间连接而朝向后方开口的左右的吸气口,所述折返部具有导风板,该导风板在所述吸气口的后方与所述侧壁结合,覆盖所述吸气口并且形成朝向前方开口的行驶风取入口。
根据第四方面,除了第三方面的结构以外,所述导风板被设置成,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向外侧扩展。
根据第五方面,除了第三或第四方面的结构以外,所述侧壁具有形成吸气口的第一引导部,并且所述第一引导部被设置成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而向外侧扩展。
根据第六方面,除了第五方面的结构以外,所述吸气口位于比所述取入口靠后方的位置。
根据第七方面,除了第六方面的结构以外,所述侧壁具有燃料电池覆盖部,并且所述燃料电池覆盖部的前端具有以指向所述燃料电池单元的方式弯折的第二引导部。
根据第八方面,除了第三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结构以外,在导风板上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在导风板的后端与所述吸气口之间开口。
根据第九方面,除了第八方面的结构以外,所述开口偏向于所述导风板的上缘或下缘而配置。
根据第十方面,除了第三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结构以外,在所述车体罩上,以覆盖在所述车体罩的所述前壁上划分出的第二吸气口的方式设置有入口罩,该入口罩具有改变从前方朝向所述第二吸气口流入的行驶风的方向的行驶风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7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