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析水稻叶际内生细菌菌群结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7212.9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7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莉;陈丽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69 | 分类号: | C12Q1/6869;C12Q1/689;C12Q1/0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张立娜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析 水稻 叶际内生 细菌 结构 方法 | ||
1.一种解析水稻叶际内生细菌菌群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取水稻及其叶际内生菌总DNA;
(b)以步骤(a)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采用引物对1进行第一次PCR扩增,得到PCR产物1;以所述PCR产物1为模板,采用引物对2进行第二次PCR扩增,得到PCR产物2;
所述引物对1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所述引物对2由序列表中序列3和序列4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
(c)对所述PCR产物2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鉴定菌种,从而解析水稻叶际内生细菌菌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提取水稻及其叶际内生菌总DNA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取水稻叶片,去除表面细菌后进行液氮研磨;
(a2)取液氮研磨后样品,加入TE缓冲液;
(a3)加入SDS和蛋白酶K;
(a4)加入RNA酶,37℃温浴1-2h;
(a5)加入浓度为5M的NaCl溶液,混匀后再加入CTAB/NaCl溶液,混匀后65℃温育10min;
所述CTAB/NaCl溶液的溶剂为水,溶质及浓度如下:0.7M NaCl,100g/L CTAB;
(a6)对步骤(a5)所得样品依次进行DNA抽提、DNA沉淀和DNA溶解,从而获得所述水稻及其叶际内生菌总DN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TE缓冲液、所述SDS、所述蛋白酶K、所述RNA酶、所述浓度为5M的NaCl溶液和所述CTAB/NaCl溶液的配比为567μl:3mg:0.76U:200μg:100μl:80μl。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进行所述第一次PCR扩增和所述第二次PCR扩增时,所采用的DNA聚合酶均为高保真KOD Plus。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进行所述第一次PCR扩增时,所采用的退火温度为63℃;进行所述第二次PCR扩增时,所采用的退火温度为5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进行所述第一次PCR扩增时,所采用的扩增程序为:95℃ 3min;95℃ 30s,63℃ 30s,72℃ 1min06s,30个循环;72℃,10min;
进行所述第二次PCR扩增时,所采用的扩增程序为:95℃ 3min;95℃ 30s,54℃ 30s,72℃ 30s,30个循环;72℃,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进行所述第一次PCR扩增时,设置多个重复。
8.成套引物对:由引物对1和引物对2组成;所述引物对1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所述引物对2由序列表中序列3和序列4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
9.权利要求8所述成套引物对在解析水稻叶际内生细菌菌群结构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72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