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拌阻燃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2806.0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4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莲;徐青柏;陈杰;范思远;张静;宋乐春;宁爱民;李志军;程国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91/00;C08K3/22;C08K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沥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拌阻燃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该温拌阻燃沥青包括温拌剂、基质沥青和阻燃剂。所述温拌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第一催化剂作用下,高分子烷烃先与卤素单质反应得到中间体;将芳烃油与络合物混合均匀得到芳烃络合组分;然后芳烃络合组分与中间体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温拌剂。本发明的温拌阻燃沥青不仅阻燃效果好,使用温度低,还可提高沥青的热稳定性,改善抗热老化性能,明显降低沥青施工时有害气体的发生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拌阻燃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工业及基础材料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沥青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公路隧道的数量也不断增多,长度从几十米到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不等。在隧道内铺筑沥青路面过程中,由于隧道内通风不畅,产生的沥青烟不易扩散,影响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此,有人通过在沥青中添加阻燃剂或抑烟剂等,以减少沥青烟的发生量,减轻对施工人员的危害,但效果均不理想。研究发现,沥青在使用过程中,沥青烟的发生量与沥青的使用温度有密切关系,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沥青烟气的发生量会明显增多。因此,采取温拌技术,降低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生产和施工温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采用蒸发残留物含量较高的乳化沥青,在80℃~120℃温度下与石料拌合,该方式较热拌沥青的温度低约30℃~50℃;第二种方法是在拌制混合料时把水(或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与沥青同时加入拌合罐中,由于水的存在,使沥青发泡,达到降粘效果;但上述两种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容易引起设备腐蚀,还经常会发生石粉结团甚至造成拌合设备堵塞问题,给生产带来不便。此外,由于剩余未挥发的水分保留在混合料中,会影响混合料初期性能;第三种方法是预先将温拌剂添加到沥青中,然后采取与通常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同样的生产方式,便于操作,容易被生产单位所接受。该种方法通过预先在沥青中添加温拌剂,降低了沥青的高温粘度,改变了沥青的粘温曲线,从而降低了沥青与石料的拌合温度,达到温拌效果。但目前所用的温拌剂在降低沥青高温粘度的同时,通常也会引起沥青60℃粘度的减小,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受到损失。
CN200880116167.7公开了一种包括增粘剂的用于温拌的沥青改性剂,利用表面活性剂组分、蜡组分、树脂组分制备了沥青温拌剂,其中表面活性剂组分的润滑作用起到温拌效果;蜡组分和树脂组分起到增粘效果,以弥补由于上述表面活性剂组分引起的沥青粘度的损失。该温拌剂所用的组分过多,而且很容易降低沥青的60℃粘度,影响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还会降低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虽然添加的树脂组分如松香、酚醛树脂等可弥补由于上述表面活性剂组分引起的沥青粘度的损失,但树脂组分与沥青的相容性不好,长时间储存时容易引起沥青分层。
CN201010558295.6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温拌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利用F-T蜡、增塑剂、多元酸、合成树脂、聚酯化合物制备温拌改性剂,其中F-T蜡用于降低沥青粘度,其碳原子数在40~80之间、正构烷烃比例大于80%、酸值0~1、熔点在55℃~120℃之间。该方法未介绍F-T蜡原料的来源,且从实施例中F-T蜡原料针入度(25℃)只有53.2 dmm看,该F-T蜡原料中含有较多的低分子量组分,这种F-T蜡原料会降低沥青产品60℃粘度。
CN201110443825.7公开了一种温拌沥青组合物,由91~94质量%的沥青、3~5质量%热塑性弹性体、2~4质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MA-g-PE)、0.1~1质量%的操作油。该组合物在135℃下的粘度不超过700cp,能够同时满足高温抗塑性变形和低温抗裂的要求。但是该沥青组合物的135℃粘度仍很大,实施例中的135℃粘度为675 cp和690 cp,而且也没有给出基质沥青的135℃粘度和作为比较的未加MA-g-PE时的沥青粘度,无法知道拌合温度究竟降低了多少,仅从给出的135℃粘度值来看,并未达到温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2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场滑道的改性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