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73983.2 | 申请日: | 2017-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8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高瀬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F02M6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燃料 喷射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已知一种用于减少由燃料喷射阀实施的燃料喷射刚刚结束后的燃料压力的暂时性降低的、具备具有两个燃料供给口的燃料喷射阀的共轨式的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即使是这样的燃料喷射装置,也存在有在燃料喷射刚刚结束后产生燃料喷射压的变动,从而被喷射的燃料的量以及粒径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本发明通过使燃料喷射阀的一方的燃料供给口与共轨连接,并使另一方的燃料供给口利用喷射阀连结管而与燃烧行程的到来顺序互不相邻的其他的燃料喷射阀连接,从而从由通过喷射阀连结管而被连结的一对燃料喷射阀中的一方实施的燃料喷射结束时起至由另一方实施的燃料喷射开始时为止确保了一定程度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轨方式的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已知一种共轨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在共轨方式中,通过燃料供给泵(供给泵)而被加压后的燃料被储存在共轨内。加压后的燃料从共轨经由燃料供给管(燃料喷射管)而被供给至燃料喷射阀。
因此,在由燃料喷射阀实施的燃料喷射时,被喷射至气缸(燃烧室)内的燃料的燃料喷射压升高,并且,被喷射至气缸内的燃料的粒径变小。其结果为,由于被喷射至燃烧室内的燃料的气化、雾化的速度升高,进而促进了完全燃烧,因此排气中所含的未燃物质(碳氢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将会减少。
此外,由于以被加压了的状态而储存在共轨内的燃料的容积较大,因此燃料喷射刚刚结束后的“被供给至燃料喷射阀的燃料的压力(喷射阀燃料压力)”的下降量较小。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反复实施燃料喷射,进而能够实现针对一个气缸的一个循环而多次喷射燃料的多段喷射(由预喷射、主喷射、后喷射(after injection)、以及次后喷射(post-injection)等而构成的一系列的燃料喷射)。
但是,即使是共轨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在燃料被喷射时喷射阀燃料压力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暂时性地下降。其结果为,当在燃料喷射刚刚结束后进一步执行燃料喷射时(例如,在第一预喷射之后,执行第二预喷射时),实际的燃料喷射量与所期待的燃料喷射量相比可能会减少。此外,被喷射出的燃料的粒径可能会增大。
因此,现有的共轨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之一(以下,也称为“现有装置”)适用于具备四个气缸的内燃机,并且包括四个燃料喷射阀,所述四个燃料喷射阀分别被配置在各个气缸上且分别具备两个燃料供给口。
在该现有装置中,第一燃料喷射阀的两个燃料供给口中的一个通过燃料供给管而与共轨直接连接,另一个通过喷射阀连结管而与第二燃料喷射阀的两个燃料供给口中的一个直接连接。第二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给口中的另一个通过喷射阀连结管而与第三燃料喷射阀的两个燃料供给口中的一个直接连接。第三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给口中的另一个通过喷射阀连结管而与第四燃料喷射阀的两个燃料供给口中的一个直接连接。第四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给口中的另一个通过燃料供给管而与共轨直接连接。因此,燃料喷射阀中的每个燃料喷射阀向气缸内喷射从两个燃料供给口中的每个燃料供给口被供给的燃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现有装置,由于通过各个燃料喷射阀的两个燃料供给口而向各自的燃料喷射阀供给加压后的燃料,因此与燃料喷射阀仅具备一个燃料供给口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燃料喷射刚刚结束后的燃料喷射压(喷射阀燃料压力)的下降量的大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1/0858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即使根据现有装置,在燃料喷射刚刚结束后,喷射阀燃料压力也会在某种程度地下降之后再上升。其结果为,喷射阀燃料压力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动。喷射阀燃料压力的变动(以下,简称为“燃料压力变动”)通过喷射阀连结管内的燃料而向其他的燃料喷射阀传播。其结果为,可能会出现实际被喷射的燃料量与所期待的燃料量大为不同、或者被喷射的燃料的粒径增大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3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