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0193.0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8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芳;陈再东;解清杰;刘硕敏;戴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22;E03F5/14;C02F3/32;C02F3/34;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建设 雨水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和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设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之间;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进水管、二级拦渣层、挡水墙、底部过水孔、雨水提升泵、第一液位开关、清掏人孔、第一设备检修孔和第一放空管;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生态过滤层、土壤净化层、厚砾石过滤层、粘土‑膨润土层、HDPE防渗透出层;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包括雨水利用调蓄池、雨水回用水泵、第二液位开关、第二放空管、雨水回用管、第二设备检修孔、水表、溢流管、第二止回阀和第二阀门。本发明占地面积小、蓄水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属于水处理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调蓄与回用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雨水调蓄与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雨水治理方针由“排蓄结合,以泄为主”向“排蓄结合,以蓄为主”转变的重要体现。直接利用雨水可将雨水径流收集后,根据用户水质要求经适当处理后供用户使用;间接利用雨水可采取各种措施强化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
开源节流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雨水回用后,不仅可以减少市政雨水管线的建设投资,减缓市政雨水管线的压力,而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也起着一定的缓解作用。雨水收集处理后完全可以满足一定层次用水的对象的于需求,可以作为另外一种水资源被使用。
目前雨水调蓄池已经在很多城市广泛使用。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占地面积大
蓄水池目前建设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蓄水能力的问题,一般都会选择加大容积,这样建设出来的蓄水池一般占地面积很大,虽然蓄水能力提高了,但投资也很大,而且并不能够充分使用。
(2)蓄水能力低
由于目前蓄水池在建设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落后,我国在蓄水池方面建设也相对落后,在蓄水池的防渗透技术方面并没有进一步加强,导致蓄水能力差,再利用率低。
(3)投资大
现在城市建设的理念就是开源节流,因此许多地方都在结合自己的城市建设特点进行蓄水池建设,像“绿顶”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城市的雨水净化效果提高,但是该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并不适用于一般的城市建设。
(4)净化效率低,破坏环境
蓄水池建设应该结合城市的特点因地制宜,但是很多城市建设为建设蓄水池还破坏环境,这违背绿色城市发展理念的。很多蓄水池对雨水并不采取净化作用,导致效率低下,环境也会被污染。
本系统就是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发明出来的。本系统克服了目前城市雨水调蓄池功能单一、管理方式复杂、净化能力低下的缺点,采用多系统联合作用,将雨水的调蓄-净化-回用等系统进行有效组合,强化雨水的调蓄池的综合能力,实现管理的简化,提升雨水的水质,实现雨水的回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雨水调蓄池功能单一、管理方式复杂、净化能力低下等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套基于雨水回用的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级联合作用,对雨水可以达到很好的蓄水、净化、回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效果,对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本发明管理简单,占用面积小,不破坏原有的环境主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和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所述生态土壤净化系统设于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0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臭地漏
- 下一篇:一种离心式反冲洗污水提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