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0193.0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8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芳;陈再东;解清杰;刘硕敏;戴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22;E03F5/14;C02F3/32;C02F3/34;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建设 雨水 系统 | ||
1.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和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所述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设于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和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之间;
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进水管(1)、二级拦渣层(2)、挡水墙(3)、底部过水孔(4)、雨水提升泵(5)、第一液位开关(6)、清掏人孔(7)、第一设备检修孔(8)和第一放空管(9),所述进水管(1)设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前壁上;挡水墙(3)固定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底部,挡水墙(3)高度低于初期雨水调蓄池深度;挡水墙(3)与初期雨水调蓄池前壁之间填充有二级拦渣层(2);挡水墙(3)底部开有底部过水孔(4);所述清掏人孔(7)开设在初期雨水调蓄池上壁上,清掏人孔(7)位于所述二级拦渣层(2)正上方;所述雨水提升泵(5)设于所述挡水墙(3)与初期雨水调蓄池后壁之间,雨水提升泵(5)上设有第一液位开关(6);第一设备检修孔(8)开设在初期雨水调蓄池上壁,第一设备检修孔(8)位于雨水提升泵(5)正上方;所述雨水提升泵(5)与一个提升管道的进口端连接,在所述提升管道上,沿提升管道的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止回阀(20)和第一放空管(9);穿孔集水管(17)的出口端设有刚性防水套管(29);
所述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11)、生态过滤层(12)、土壤净化层(13)、厚砾石过滤层(14)、粘土-膨润土层(15)、HDPE防渗透出层(16),在所述粘土-膨润土层(15)内设有穿孔集水管(17),所述生态过滤层(12)和土壤净化层(13)之间设有穿孔布水管(10),穿孔布水管(10)入口端通过第一阀门(23)与所述提升管道出口端连接;
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包括雨水利用调蓄池、雨水回用水泵(18)、第二液位开关(19)、第二放空管(22)、雨水回用管(24)、第二设备检修孔(25)、水表(26)、溢流管(28)、第二止回阀(32)和第二阀门(33),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前壁设有进水孔,所述穿孔集水管(17)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进水孔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相连通;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设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底部,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上设有第二液位开关(19);所述雨水回用管(24)的进口端与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相连接;在所述雨水回用管(24)上,沿雨水回用管(24)的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止回阀(32)、第二放空管(22)、水表(26)和第二阀门(33);所述第二设备检修孔(25)开设在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上壁,第二设备检修孔(25)位于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正上方;所述溢流管(28)设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的侧壁上;在所述雨水回用管(24)上还设有管式紫外消毒器(21),所述管式紫外消毒器(21)设于所述第二阀门(33)和第二放空管(22)之间;所述种植土层(11)、生态过滤层(12)、土壤净化层(13)、厚砾石过滤层(14)、粘土-膨润土层(15)的厚度均不小于100mm,所述HDPE防渗透出层(16)厚度为1.5mm;所述生态过滤层(12)颗粒粒径为2~3cm,土壤净化层(13)颗粒粒径为0.5~1cm;厚砾石过滤层(14)颗粒粒径为5~8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的有效容积比为6: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拦渣层(2)的上层为粒径5~8cm的碎石,下层为粒径10~15cm的卵石,所述碎石的总体积与卵石的总体积比为7: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过水孔(4)的过水断面面积为进水管(1)截面积的1.2~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墙(3)顶部高于进水管(1)的顶部15~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的深度为1.2~1.5米,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的表面负荷为1~3m3/(m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01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臭地漏
- 下一篇:一种离心式反冲洗污水提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