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秸秆复合液体地膜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9176.5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2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田丹;于景成;靳国良;韩光光;辛凯;丁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昊业同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28 | 分类号: | C08L1/28;C08L89/00;C08L5/08;C08K13/02;C08K5/053;C08K5/42;C08K3/32;C08K5/3432;C08F251/02;C08F220/18;C08B11/12;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10009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复合 液体 地膜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秸秆复合液体地膜的生产方法是:首先将作物秸秆加工成纤维素溶液,再通过添加醚化剂一氯乙酸、引发剂过硫酸钾、交联剂丙烯酸丁酯,并在70℃和搅拌条件下使纤维素发生醚化、交联化反应,使之成为纤维素交联液;然后在纤维素交联液中加入具有协同作用的、能提高塑性及柔韧性的天然高分子壳聚糖‑明胶共混液。壳聚糖‑明胶共混液是通过配位交联反应形成的聚两极电解质,具有优良的成膜性与成膜强度。之后再添加一定量的微肥、除草剂、杀虫剂,即为本发明的秸秆复合液体地膜,该地膜不仅可以用于农业节水生产,也可用于固沙造林、盐碱地改造治理,且变废为利、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应用领域,同时涉及环境保护领域,是一种以作物秸秆为原料的复合液体地膜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其保水、保肥、保湿,能有效延长作物的生长期,确保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然而,塑料地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极难降解,长期使用会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引起地下水难以下渗、土壤次生盐碱化,最终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下降,也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近年来,对可降解地膜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一直是农用地膜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对可降解农用地膜的研究,主要经历了生物降解、光降解、液态喷洒等薄膜产品。生物降解地膜大都存在加工困难、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差等问题,难以推广使用。光降解地膜由于降解速度很难控制,降解速度快,再加上该地膜埋在土里部分不能降解,污染土壤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成本也较高,因此限制了它的使用。因此,可降解、无污染、施用简便的液体地膜应运而生。
液体地膜材料主要分为石油及副产品类、化学高分子降解材料及天然高分子降解材料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来源广泛、溶解性好、吸水性强、无污染,易与化学高分子材料交联增强成膜的机械强度,膜失效后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固定表土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例如申请号为200810249639.8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降解液体地膜及其制造方法”,该专利以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在成膜添加剂腐植酸、亚硫酸钠、尿素、乌洛托品、密胺等的作用下,经过磺化、交联、共聚反应,制得可降解液体地膜。该发明制得浆液喷施成膜后呈黑褐色,虽然能吸收更多的太阳热量,但也影响了透光率,不利于作物生长。申请号为02117933.6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该发明也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加入煤、成膜剂、表面活性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化肥和微肥、农药、除草剂等物料合成。该地膜也具有上述地膜透光率差的缺点,另上述的2个地膜由于是非均相交联合成,所以膜韧性和拉伸性能也较差,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液体地膜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膜性能好、透光率高、增温、保墒、保水、改善土质的农作物秸秆复合液体地膜。
秸秆复合液体地膜的生产方法是:首先将作物秸秆加工成纤维素溶液,再通过添加醚化剂一氯乙酸、引发剂过硫酸钾、交联剂丙烯酸丁酯,并在70℃和搅拌条件下使纤维素发生醚化、交联化反应,使之成为纤维素交联液;然后在纤维素交联液中加入具有协同作用的、能提高塑性及柔韧性的天然高分子壳聚糖-明胶共混液。壳聚糖-明胶共混液是通过配位交联反应形成的聚两极电解质,具有优良的成膜性与成膜强度。之后再添加一定量的微肥、除草剂、杀虫剂,即为本发明的秸秆复合液体地膜。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秸秆复合液体地膜的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秸秆的预处理:
①秸秆煮沸处理:将秸秆用铰刀切成5cm-6cm长的小段,然后将秸秆送入沸水锅中煮沸1h;
②秸秆的干燥和粉碎处理:将步骤①中煮沸1h后的秸秆捞出,然后进行干燥,使秸秆的含水量小于20%,干燥处理后的秸秆送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得到粒径小于40目的秸秆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昊业同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昊业同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9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