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汽车转向轮多极限环自激摆振的减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59074.3 | 申请日: | 2017-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6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魏道高;张强强;阮景玉;田宇;董满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D7/22 | 分类号: | B62D7/2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汽车 转向 多极 激摆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汽车转向轮多极限环自激摆振的减振装置。包括一对启停机构、阻尼器和电磁螺线管;每只启停机构包括封闭的启停油缸等,启停油缸的缸体并联着电磁阀;启停油缸的一端设有连接臂;阻尼器为变截面阻尼器;阻尼器和电磁螺线管呈并联状态连接着一对启停机构。使用时,一对启停机构的活塞杆的安装端分别连接着汽车转向桥的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当汽车出现多极限环自激摆振的时候,阻尼器、电磁螺线管和一对启停机构的两只电磁阀同时得电,通过电磁螺线管调整横向刚度,通过阻尼器来调整横向阻尼,来抑制转向轮多极限环摆振;若摆振被抑制,则减振装置断电,停止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振动和噪音,汽车转向轮摆振则是一种对车辆各方面性能都有严重危害的情况。
摆振分为强迫摆振和自激摆振。目前,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强迫型摆振可以通过对轮胎的动平衡予以解决;而对与自激摆振,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则在摆振发生以后要抑制自激摆振比较困难。
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表明,汽车发生自激摆振,属于非线性动力学中的Hopf分岔引发的极限环现象。汽车摆振可能出现单极限环和多极限环现象,即摆振发生Hopf分岔和退化的Hopf分岔。摆振出现单极限环响应时,摆振的幅值与初始激励大小无关,大激励和小激励激发相同幅值摆振;出现多极限环响应时大激励产生大幅摆振,小激励产生小幅摆振。多极限环自激摆振现象使得摆振机理变的更为复杂,一旦出现,危害大解决难。
转向减振器一般安装于转向系中,一端安装在车身或车架上,另一端安装在转向传动机构中运动的部件上,但是目前的转向机构大多采用的是动力转向,使用动力转向就可以减少冲击、缓和振动,因而这类转向减振器在实际中采用的并不是特别多。而且现有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种减振转向拉杆,但是只是在转向拉杆中添加减振橡胶,可以吸收和减小转向轮传递到方向盘上的冲击力,并未实际解决转向轮摆振问题。一种转向减振器,但仅是在前桥和转向直拉杆之间铰接一个液压阻尼器,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转向轮摆振,但无法主动连续调节阻尼,所以具有一定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主动连续抑制转向轮摆振,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汽车转向轮多极限环自激摆振的减振装置。
一种抑制汽车转向轮多极限环自激摆振的减振装置包括一对启停机构4、阻尼器5和电磁螺线管10;
每只启停机构包括封闭的启停油缸42、活塞45和活塞杆41,活塞45位于启停油缸42内,活塞杆41外伸,外伸的活塞杆41为安装端;所述启停油缸42的缸体并联着电磁阀11;启停油缸42的一端设有连接臂46;
所述阻尼器5为变截面阻尼器,通过电磁作用实现改变阻尼力;
所述电磁螺线管10得电,实现刚度可调的弹簧功能;
所述阻尼器5的固定端和电磁螺线管1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着一只启停机构的连接臂46的两端,阻尼器5的移动端和电磁螺线管10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着另一只启停机构的连接臂46的两端,使阻尼器5和电磁螺线管10呈并联状态;
使用时,一对启停机构的活塞杆41的安装端分别连接着汽车转向桥的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当汽车出现多极限环自激摆振的时候,阻尼器5、电磁螺线管10和一对启停机构的两只电磁阀11同时得电,转向减振装置开始工作。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启停油缸42为封闭式活塞油缸,缸体的轴向一端连接着连接臂46;连接臂46为板条状,两端沿缸体的径向外伸;活塞杆的外伸端位于缸体的轴向另一端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9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8×8越野车转向系统转向方法
- 下一篇:转向控制方法、装置及双轮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