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噪声去除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3999.7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2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坤;马峰;王智国;胡郁;刘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1/0208 | 分类号: | G10L21/0208;G10L21/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去除 方法 装置 终端设备 | ||
本申请提出一种噪声去除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该噪声去除方法包括:通过布局好的麦克风阵列同步接收声音信号,并对所述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各路麦克风信号的频率信号;根据各路麦克风信号的频率信号通过声源定位方法确定目标声源方位;通过双波束法进行目标声源的活动性检测;基于所述目标声源的活动性检测的结果,通过自适应波束进行语音降噪。本申请可以减少空间声源定位的镜像模糊现象,准确地检测到目标声源的方位以及上述目标声源的活动性,进而可以通过后续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方法消除干扰噪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语音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噪声去除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其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老师和学生使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授课、学习、实时交流;职场人士使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办公;业务办理人员使用银行、电信大厅等公共场所摆放的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等。
语音作为人机交互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其交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音的质量,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噪声(例如:周围环境的噪声、写字的敲击声等)会影响到语音质量,因而如何有效地去除噪声对人与智能终端设备的交互至关重要。
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特别是便携式的智能终端设备,大多包括1-2个麦克风,因此现有的降噪方法主要有基于单麦克风的降噪和基于两个麦克风阵列的降噪。
基于单麦克风的降噪方法充分考虑了噪声和语音信号的统计特性,对于平稳噪声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基于两个麦克风阵列的降噪技术融合了语音信号的时序信息和空间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单麦克风降噪技术仅仅利用信号的时序信息,能更好地平衡噪声抑制幅度和语音失真度控制的关系,并且对非平稳噪声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但是,基于单麦克风的降噪方法对于统计特性不稳定的非平稳噪声无法预测,例如:人声语音、笔在平板电脑屏幕上发出的敲击声等,并且理论上单通道语音增强的方法无论如何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语音失真,因此基于单麦克风的降噪方法整体性能比较有限。
而基于两麦克风阵列的降噪方法,因为两麦克风是线性阵列,对空间声源的定位存在较大区域的镜像模糊(无法区分关于阵列轴对称的各个方向),因此不能更准确地定位出目标语音进行降噪,同时由于便携式的终端设备,可以随意旋转,也会造成线性麦克风阵列降噪效果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噪声去除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少空间声源定位的镜像模糊现象,准确地检测到目标声源的方位以及上述目标声源的活动性,进而可以通过后续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方法消除干扰噪声。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噪声去除装置。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终端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噪声去除方法,包括:通过布局好的麦克风阵列同步接收声音信号,并对所述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各路麦克风信号的频率信号;根据各路麦克风信号的频率信号通过声源定位方法确定目标声源方位;通过双波束法进行目标声源的活动性检测;基于所述目标声源的活动性检测的结果,通过自适应波束进行语音降噪。
本申请实施例的噪声去除方法中,通过布局好的麦克风阵列同步接收声音信号,可以减少空间声源定位的镜像模糊现象,然后对接收的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各路麦克风信号的频率信号,进而根据各路麦克风信号的频率信号通过声源定位方法确定目标声源方位,从而可以实现准确地检测到目标声源的方位,然后通过双波束法进行目标声源的活动性检测,从而可以实现准确地检测上述目标声源的活动性;最后基于上述目标声源的活动性检测的结果,通过自适应波束进行语音降噪,实现了对干扰噪声的消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