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压沉箱下沉阶段可调节气囊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3962.4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袁芬;李耀良;李吉勇;杨宇波;朱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4 | 分类号: | E02D23/04;E02D2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沉箱 下沉 阶段 调节 气囊 装置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压沉箱下沉阶段可调节气囊装置及施工方法,沉箱底板内预埋若干个套管,每个套管插入充气孔,底板下方通过充气孔与可充放气的气囊相连,充气孔上部连接充气系统及控制阀门。气囊上部顶升沉箱底板,下部由基底支撑。通过调节气囊气压自主控制沉箱下沉速度,适应防突沉等工况,并且能对沉箱实时进行自主纠偏,精确调整控制沉箱下沉姿态。在下沉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土体扰动小。结合实际情况,气囊支撑可采取横躺和竖立两种不同支撑方式。沉箱接高制作时,可调节气囊气压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纠偏时,可通过调节气囊气压,形成沉箱底板下均布反力,自主调节,高精度纠偏;在沉箱结构下沉时,可释放里面气体,气囊可随及缩起,不占用工作室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结构修筑的气压沉箱装置,尤其是一种可控制气压沉箱下沉阶段姿态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气压沉箱技术是修筑地下结构和深基础的工法,通过气压平衡水土压力进行下沉施工,与常规的施工方法相比,对周边环境影响小。1841年法国首次在煤矿竖井中应用了气压沉箱工法,我国于1894年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引入了该技术。在20世纪50~60年代,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将其推广应用于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隧道工程中。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迅速崛起,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周围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城市底下空间发展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基坑技术不断向“深度更深”,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方向发展。
在城市中心建筑物密集区开挖建设大深度地下空间,往往面临施工场地狭小、周围重要设施众多的情况;同时,地下施工在开挖时往往会引起地下水位的降低,进而导致周围地基的沉陷,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周围地基的塌陷,给邻近建(构)筑物和地下市政设施带来严重的影响;另外,市区地铁隧道、地下高速道路、共同沟以及竖井风井系统工程的施工往往受到各方面的限制。相比之下,气压沉箱工法在许多情况下能适应上述的特殊需求,因而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气压沉箱施工过程中,下沉控制是气压沉箱控制的要点。沉箱下沉挖掘过程中常不稳定,容易发生承载力不足、突沉、倾斜、滑动过大变形等。随着深度的增加,下沉控制难度也越大。如何确保沉箱下沉施工阶段的稳定,防突沉与倾斜是气压沉箱施工中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气压沉箱下沉挖掘过程中不稳定,容易发生承载力不足、突沉、倾斜、滑动过大变形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气压沉箱下沉阶段可调节气囊配套装置及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压沉箱下沉阶段可调节气囊配套装置,包括气囊、充气孔、套管、气压控制阀、充气控制系统,沉箱底板内预埋若干个套管,每个套管插入充气孔,沉箱底板下部与基底之间设有气囊,气囊与沉箱底板下方充气孔相连,沉箱底板上方的充气孔通过气压控制阀与充气系统相连,由充气系统及气压控制阀给气囊充气,使气囊上部顶升沉箱底板,下部由基底支撑,通过气囊的压力提升与降低沉箱底板标高,自主控制沉箱底板下沉速度,确保沉箱底板下沉工况安全。
所述套管与沉箱底板上下界面连接处设置密封圈;套管周边焊接止水环。
所述气囊采用横躺或竖立支撑方式,用于不同规模及工作室高度要求的沉箱。
一种采用气压沉箱下沉阶段可调节气囊配套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计算气囊布置的个数
单个气囊支撑力T=气压p×接触面积S;
则需要气囊的个数N=(G-f)÷T,其中:G为沉箱自重,f为侧摩阻力;
2)沉箱底板施工时结合沉箱结构按需预埋套管,套管安装注意周边焊接止水环;
3)在套管内插入充气孔,为确保气密性,在与沉箱底板上下界面处设置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