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位平行导坑构造及扩能改造为复线隧道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3954.X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8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范磊;王唤龙;刘黎;何万阳;李泽龙;杨昌宇;陶伟明;张海波;郦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位 平行 导坑 构造 改造 复线 隧道 施工 方法 | ||
1.高位平行导坑构造,包括位于既有隧道左侧或右侧30~50m处的平行导坑(10),其特征是:所述平行导坑(10)的中线(B)与后期复线隧道中线(C)相重合,其坑底结构位于后期复线隧道内轨顶面(A)以上,其断面内轮廓形状与后期复线隧道上部断面相适应;所述平行导坑(10)拱墙范围采用锚喷支护结构(11),作为后期复线隧道上部拱墙范围的永久支护体系;所述平行导坑(10)底面设置模筑混凝土底板(12),坑底排水沟(13)设置于平行导坑(10)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位平行导坑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锚喷支护结构(11)由喷射混凝土层(11c)、钢筋网、钢架(11a)和系统锚杆(11b)构成,喷射混凝土层(11c)附着于围岩上,钢筋网和钢架(11a)埋设于喷射混凝土层(11c)内,系统锚杆(11b)沿围岩呈梅花型布设,其外端与钢架(11a)锚固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位平行导坑构造扩能改造为复线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利用平行导坑(10)的锚喷支护结构(11)作为后期复线隧道的永久初期支护体系,在落底开挖前对锚喷支护结构(11)表面局部出现剥落之处采用喷射混凝土补喷平顺,并于平行导坑(10)坑底及拱脚处对称布置一排注浆锚管(14)进行局部注浆加固围岩;
②后期隧道下部落底开挖,采用左侧、右侧分幅施工,先开挖远离既有隧道一侧下部岩体,及时施作该侧新开挖面之下边墙初期支护结构、仰拱初期支护结构及锁脚系统装置(25);滞后3~5m再开挖另一侧下部岩体,及时施作该侧新开挖面之下边墙初期支护结构、仰拱初期支护结构及锁脚系统装置(25);
③依次浇矮边墙(31)、仰拱(32)及仰拱填充层(35),铺设防水层(33),及时施作拱墙二次衬砌(3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高位平行导坑构造扩能改造为复线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②完成后,隧道两侧新实施的下部左侧边墙初期支护结构(21)、右侧边墙初期支护结构(23)与上部锚喷支护结构(11)良好衔接,且与仰拱初期支护结构(22)及时封闭成环,共同形成后期复线隧道的承载支护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9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竖井与井底运输装置
- 下一篇:超高地热条件下特长引水隧洞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