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疫苗佐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2761.2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4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许雪梅;张婷;陈雪;刘洪洋;周艳;望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39 | 分类号: | A61K39/39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10000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疫苗 佐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疫苗佐剂及其在免疫治疗及预防领域的用途。
背景技术
佐剂是非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剂,在疫苗中添加佐剂,可起到提高免疫反应强度、改变免疫反应类型、延长免疫反应持续时间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对免疫原性较弱的疫苗(如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多肽疫苗等),合理的应用佐剂可提高疫苗在不同免疫背景人群中接种的阳转率。此外,添加佐剂还可降低疫苗中抗原的用量,减少疫苗针次,有助于降低疫苗成本及解决疫情爆发时的产能问题。
早期的佐剂研究主要基于经验,由于缺乏技术及免疫机制研究的支持,佐剂的研发相对滞后于疫苗研发。自铝佐剂首次应用于人体,有近70年的时间,它是唯一的人用佐剂(O'Hagan DT等人.Expert Rev Vaccines 2013 Jan;12(1):13-30)。虽然铝佐剂成本低、安全性好,但该类佐剂主要活化Th2类免疫反应,对细胞免疫没有强化作用,且在许多人用疫苗(尤其是重组蛋白疫苗和多肽疫苗)中没有明显的强化免疫反应的效果。因此,随着越来越多候选疫苗的涌现及疫苗经济效益的凸显,对临床上可用的新型佐剂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乳剂型佐剂(包括水包油乳剂、油包水乳剂等)是新型佐剂的一个重要分支,动物实验显示,乳剂可联合多种弱抗原使用(重组蛋白、多肽等),并诱发高滴度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油相成分、水相成分及乳化剂是乳剂的三大要素,这三个要素的选择和配比决定了乳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免疫刺激活性。油包水乳剂以油相成分为主,乳化后黏度大,在体内扩散较慢,对抗原的缓释作用强,但局部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因此限制了其在人体的应用。而水包油乳剂以水相成分为主,人体耐受性较高,且与多数疫苗抗原的相容性较好。由于矿物油等不可代谢的油类成分可造成局部机体损伤,引起注射部位的毒副反应,因此人用佐剂研发时通常选择可代谢的植物油、动物油等(如花生油、角鲨烯等)。乳剂中常用的乳化剂多为安全性好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乳化剂的选择通常依据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一般而言,HLB值越低表示乳化剂亲水性越弱,亲油性越强,倾向于形成W/O型乳状液;反之,HLB值越高,说明乳化剂的亲水性越强,亲油性越弱,倾向于形成O/W型乳状液。值得注意的是,HLB值只能确定所形成的乳状液类型,但由于乳化剂结构、分子大小和用量等其他参数的差异,相同HLB值的乳化剂乳化性能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可以形成稳定的界面,防止颗粒凝集(Boyd J等人.J Colloid Interafee Sci,1972,41:359-370),因此,疫苗佐剂中常使用两种及以上的乳化剂进行配比。不同的油相成分、水相成分及乳化剂混合后,各种成分的相互作用方式复杂多样,因此,采用不同配方制备的乳剂,其佐剂活性是难以预测的。
目前已获批上市的水包油乳剂佐剂有3种,分别是MF59、AS03及AF03,包含的油相成分均为角鲨烯。其中,MF59获批最早、应用范围最广。MF59的乳化剂为Tween-80及Span-85,均为人体可降解的表面活性剂,与角鲨烯及缓冲液混合,充分乳化后形成的水包油乳液中包含直径约160nm的液滴(O'Hagan DT等人.Expert Rev Vaccines 2013 Jan;12(1):13-30)。以MF59为佐剂的流感疫苗于1997年在意大利首次获批上市,目前该疫苗已在至少29个国家注册,累计销售量超过6000万剂。在2009年H1N1大规模流行期间,含MF59佐剂的两种H1N1疫苗(和)也获批应用于6个月以上的人群(包括孕妇),其累计销量超过了1亿剂。此外,MF59还在临床试验中用于HIV、CMV、HBV、HCV、HSV等多种病毒疫苗,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研究显示,MF59不能直接活化DC,但可刺激巨噬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单核细胞分化成DC,并通过促吞噬作用促进APC对抗原的摄取;此外,MF59还可刺激免疫部位的肌细胞,改变其基因表达谱,活化免疫相关基因(Calabro S等人.Vaccine 2013 Jul 18;31(33):3363-9)。MF59不能活化TLR及Nlrp3炎性小体,目前尚未发现其直接作用的受体,但已明确其佐剂活性的发挥是MyD88依赖的(Seubert A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1 Jul 5;108(27):11169-7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2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枯草芽孢载体的幽门螺杆菌口服疫苗
- 下一篇:抗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