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疫苗佐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2761.2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4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许雪梅;张婷;陈雪;刘洪洋;周艳;望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39 | 分类号: | A61K39/39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10000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疫苗 佐剂 及其 应用 | ||
1.一种佐剂组合物,其包含水包油乳剂、TLR刺激剂和人体可耐受的稳定剂,其中水包油乳剂占佐剂组合物总体积的50%-95%,TLR刺激剂的浓度为5μg/ml-1000μg/ml、人体可耐受的稳定剂浓度为1μg/ml-10mg/ml。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佐剂组合物,其中水包油乳剂包含油相成分、水相成分和乳化剂;
所述油相成分包含角鲨烯,其含量为水包油乳剂总体积的1%-10%(v/v),优选的,其含量为3%-5%(v/v),更优选的,其含量为5%(v/v);
所述水相成分包含人体可耐受的pH缓冲剂和离子强度调节剂,其中所述人体可耐受的pH缓冲剂包含柠檬酸盐或磷酸盐,所述离子强度调节剂包含氯化钠和/或氯化钾,所述水相成分的pH值在6.0-8.0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水相成分为PBS缓冲液;
所述乳化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Tween-80及Span-85的组合物;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中Tween-80的含量及Span-85的含量分别为水包油乳剂总体积的0.3%-3%(v/v);
特别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中Tween-80的含量及Span-85的含量均为水包油乳剂总体积的0.5%(v/v);
特别优选的,所述水包油乳剂为MF59佐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佐剂组合物,其中TLR刺激剂是天然的TLR刺激剂或人工合成的TLR刺激剂,其中所述TLR包括但不限于TLR1、TLR2、TLR3、TLR4、TLR5、TLR6、TLR7、TLR8、TLR9;
优选的,所述TLR刺激剂为TLR3刺激剂;
更优选的,所述TLR刺激剂为聚核苷酸组合物;
特别优选的,所述TLR刺激剂为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其分子量介于66,000至1200,000道尔顿之间,特别是从66,000至660,000道尔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佐剂组合物,其中人体可耐受的稳定剂包含与TLR刺激剂结合、降低其毒性并延长其半衰期的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人体可耐受的稳定剂包含带有阳离子的化合物,和/或人体可耐受的抗生素,和/或非抗生素类多氨基多羟基化合物,其中,
所述阳离子选自钙、镉、锂、镁、铈、铯、镉、钴、氘、镓、碘、铁或锌,所述带有阳离子的化合物呈无机盐或有机复合物的形式;
更优选的,所述人体可耐受的稳定剂包含钙离子化合物、和/或抗生素,和/或多氨基多羟基化合物,其中,
所述钙离子化合物选自氯化钙、碳酸钙、氟化钙、磷酸钙、硫酸钙或葡萄糖酸钙,
所述抗生素选自泰百霉素、蒽环霉素、硫酸丁酰苷菌素、庆大霉素、潮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双去氧卡那霉素、暗霉素、美它酰胺、新霉素、嘌呤霉素、链霉素或链脲霉素,
所述多氨基多羟基化合物选自水溶性壳聚糖、低聚壳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糖胺聚糖;
特别优选的,所述人体可耐受的稳定剂包含氯化钙和/或卡那霉素、和/或低聚壳聚糖、和/或N-乙酰葡萄糖胺、和/或透明质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佐剂组合物,其中TLR刺激剂和人体可耐受的稳定剂是PIKA佐剂,其包含分子量介于66,000至660,000道尔顿之间的poly IC、氯化钙和卡那霉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佐剂组合物,其中,
所述TLR刺激剂为分子量介于66,000至660,000道尔顿之间的poly IC,
所述人体可耐受的稳定剂为氯化钙和多氨基多羟基化合物,所述多氨基多羟基化合物选自低聚壳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透明质酸,
poly IC与多氨基多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介于1:10到10:1之间,氯化钙的浓度介于0.1mmol/L到100mmol/L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佐剂组合物,其中poly IC的浓度介于5μg/ml至1000μg/ml之间,且poly IC与角鲨烯的质量比介于1:10至15:1之间;优选的,其质量比介于1:5至12:1之间;特别优选的,其质量比介于2:1至5: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27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枯草芽孢载体的幽门螺杆菌口服疫苗
- 下一篇:抗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