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咯烷‑2,5‑二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8591.0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新;廖滔;唐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无微华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达生物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3/12 | 分类号: | C07D403/12;C07D417/12;C07D473/34;C07D401/12;C07D417/14;C07D471/04;C07D5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18122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烷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吡咯烷-2,5-二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制备式1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化合物和反应物。
背景技术
吡咯烷基片段(下式)是对许多不同活性靶点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药效骨架结构,并且广泛存在于在各种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化合物中。氨基氧代吡咯烷是重要的结构,并且其广泛的存在药物分子中,例如镇痛药、抗病毒剂、抗抑郁药、抗细菌剂、抗炎药或抗缺血,抗肿瘤或中枢神经系统的配体。
然而,目前制备吡咯烷基化合物的方法仍有待开发。
发明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
目前,很多文献报道了用于制备氨基氧代吡咯烷物的方法,包括氨基酸的环化或三元醇和相关化合物的环化、吡咯烷酮的还原酰胺、卤化物或磺酸盐的亲核取代反应、Mitsunobu反应和SNAr反应。但是之前报道的每种合成方法都有局限性,例如还原酰胺化需要价格贵的酮和具有反应活性的胺;亲核取代反应具有低产率并且反应条件苛刻,而SNAr反应仅可能与具有良好离去基团的缺电子芳烃反应。
有鉴于此,发明人发现,以N-fused咪唑衍生物为底物,通过使用脂肪族银盐参与的氧化重排反应,实现了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官能化的3-氨基吡咯烷-2,5-二酮衍生物的合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产率较高,且操作简便。
为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式1所示化合物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使式2所示化合物与式3所示化合物发生氧化重排反应,以便获得式1所示化合物,
其中,
R1为C1~12烷基、C3~12环烷基、C1~12杂环基、C6~10芳基、C1~10杂芳基、C5~12稠合双环基、C5~12稠合杂双环基、C5~12螺双环基、C5~12螺杂双环基、C1~6羧酸酯基、C1~6酰胺基或氰基;
R2为H、C1~12烷基、C1~6酰胺基、C3~12环烷基、C6~10芳基或C1~10杂芳基;
R3为H、C1~12烷基、C1~6酰胺基、C3~12环烷基、C6~10芳基或C1~10杂芳基;
M为金属原子,
其中,所述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稠合双环基、稠合杂双环基、螺双环基、螺杂双环基、酰胺基、羧酸酯基或氰基均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F、Cl、Br、I、-NO2、羧基、C1~6烷基、C6~10芳基或C1~6烷氧基的基团所取代,其中,所述烷氧基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F、Cl、Br、I所取代,所述杂环基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C1~6烷基所取代。
发明人发现,以N-fused咪唑衍生物(式2所示化合物)为底物,通过使用脂肪族金属盐(式3所示化合物)参与的氧化重排反应,实现了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官能化的3-氨基吡咯烷-2,5-二酮衍生物(式1所示化合物)的合成。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产率较高,且操作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het环”是指具有1~10个碳原子的杂环,且至少具有一个氮原子,对于其种类不做严格限定。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het环具有下列之一的结构:
发明人发现,以上述结构作为杂环取代基团均能顺利进行反应,且产物的产率较高。
其中,“*”是指该N原子和C原子分别与其稠合的环的1位N原子和2位C原子共用原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无微华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达生物科技公司,未经深圳无微华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达生物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8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尺寸底床的组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床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