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厚度为4.5~5.5mm外径为Φ28~Φ65钢垫片的淬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8312.0 | 申请日: | 2017-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2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市7412工厂 |
主分类号: | C21D9/40 | 分类号: | C21D9/40;C21D1/76;C2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4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厚度 4.5 5.5 mm 外径 28 65 垫片 淬火 方法 | ||
一种用于厚度为4.5~5.5mm外径为Φ28~Φ65钢垫片的淬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网带炉炉内温度,使网带炉第一区温度为910~950℃,网带炉第二区温度为910~950℃,网带炉第三区温度为870~910℃;调节冷却池温度,将冷却油油温控制在60~70℃;调节网带炉炉内碳势,使炉内碳势保持在0.40~0.45%;调节网带炉的输送速度,使输送带从网带炉进口至网带炉出口的时间为70~100分钟;将待淬火的垫片放置在输送带送入网带炉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垫片置入冷却池中冷却,完成淬火加工;对淬火的垫片进行检测,选取合格产品。其优点在于:本工艺能避免垫片淬火后硬度不均匀现象的发生,使淬火后的垫片整体硬度均达到50HRC以上,并且淬火后的垫片既不贫碳,也不增碳,金相组织马氏体达9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垫片淬火加工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厚度为4.5~5.5mm外径为Φ28~Φ65钢垫片的淬火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410370971.5名称为《网带炉滚子热处理零脱碳控制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网带炉滚子热处理零脱碳控制方法,包括淬火、回火及检测三个步骤,其创新点在于:所述的淬火步骤在网带炉淬火区进行淬火处理,采用甲醇、氮气和丙烷三种气氛控制碳势,淬火加热过程中,分三区控制气氛流量,第一、第二区通入氮气和丙烷,丙烷采用两部分控制,一部分采用恒定的低流量0.5~1L/min,另一部分利用氧探头自动补偿式控制,碳势不足时通入2~3L/min,第三区通氮气和甲醇,流量分别为6~6.4m3/h和4~4.5m3/h。滚子加热的时间为52~60分钟,淬火温度为850±5℃,碳势稳定控制在0.7~0.8%;所述回火阶段,回火温度为160~165℃,保温时间为180~210分钟。该发明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常规控制过程中,高碳势下容易增碳和低碳势下容易贫碳的现实问题。然而,该方法应用于厚度较大的垫片上时,垫片芯部淬不透,垫片表面可能出现阴阳面,且芯部硬度和表面硬度不一致,淬火效果不理想,因此该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将垫片完全淬透,芯部硬度和表面硬度完全一致均匀的用于厚度为4.5~5.5mm外径为Φ28~Φ65的钢垫片的淬火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厚度为4.5~5.5mm外径为Φ28~Φ65钢垫片的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钢垫片在网带炉上连续淬火;具体步骤为:
一,调节网带炉炉内温度,使网带炉第一淬火区温度控制为910~950℃,网带炉第二淬火区温度控制为910~950℃,网带炉第三淬火区温度控制为870~910℃;
二,调节淬火池温度,将淬火的淬火油油温控制在60~70℃;
三,调节网带炉炉内碳势,使炉内碳分子含量保持在炉内气体总质量的0.40~0.45%;
四,调节网带炉的输送速度,使输送带从网带炉进口移动至网带炉出口的时间控制为70~90分钟;
五,将待淬火的钢垫片放置在输送带送入网带炉进行加热;
六,将加热后的钢垫片置入淬火池中的淬火油中淬火,钢垫片从淬火池中取出即完成淬火加工;
七,对淬火的钢垫片进行检测,选取合格产品。
作为改进,所述网带炉第一区温度可优选为930℃,网带炉第二区温度可优选为930℃,网带炉第三区温度为890℃。
作为改进,所述炉内碳分子含量保持在炉内气体总质量的0.42%。
作为改进,所述控制碳分子含量的方法可优选为:在炉内加入甲醇与甲苯,使甲醇与甲苯气化分解得到碳分子。
作为改进,所述输送带从网带炉进口至网带炉出口的时间可优选为8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市7412工厂,未经舟山市7412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83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