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源卫星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6872.2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4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得举;黄华文;刘黎明;潘红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刘锋;张晓丹 |
地址: | 2017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数据 融合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的一种多源卫星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包括:设置用于存放数据的缓存链表,分别连续获取由多个接收设备接收的卫星数据,并将卫星数据存储于缓存链表中作为缓存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根据由多个接收设备中的一个接收设备在先接收的各第一卫星数据与由多个接收设备中的另一个接收设备在后接收的各第二卫星数据之间的字节长度相似度,确定各第一卫星数据与各第二卫星数据之间相互匹配的卫星数据作为融合数据。本发明的多源卫星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减少接收卫星数据时的数据缺失的同时,解决对接收到的多源卫星数据进行融合,防止输出的卫星数据出现大量的冗余数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源卫星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北斗接收数据装置中,常使用指挥机及网络专线配合的形式接收卫星数据。其中,指挥机设备通过空中链路接收卫星数据;网络专线则连接到卫星总站,采用UDP数据包的形式接收卫星数据。
由于指挥机设备易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遮挡、无线信号干扰,因此,丢失数据的情况比较严重。另外,UDP网络也存在丢失的情况。可见,任何一种数据接入设备或系统都存在数据丢失、不完整等情况,从而无法做到100%的数据完整,所以常使用多源方式(即多个接收设备同时接收数据的方式)来接收卫星数据,来实现可靠、稳定的北斗数据服务。
虽然通过多源方式接收数据会极大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但是,由于数据来源多源的原因,同时也带来了数据重复的现象,从而产生大量的冗余数据,给系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以及很多干扰机的误判断。
针对现有技术中因采用多源方式接收北斗数据的数据重复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对多源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从而输出唯一的、健壮的北斗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源卫星数据的融合方法及装置,对多源北斗数据进行汇集和融合处理,从而避免出现数据重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多源卫星数据的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用于存放数据的缓存链表,分别连续获取由多个接收设备接收的卫星数据,并将卫星数据存储于缓存链表中作为缓存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卫星数据至少包括由多个接收设备中的一个接收设备在先接收的第一卫星数据与由多个接收设备中的另一个接收设备在后接收的第二卫星数据;
S2、根据各第一卫星数据与各第二卫星数据之间的字节长度相似度,确定各第一卫星数据与各第二卫星数据之间相互匹配的卫星数据作为融合数据。
进一步地还包括:
设置匹配等待周期,根据相互匹配的第一卫星数据与第二卫星数据的各自的接收时间间隔是否处于匹配等待周期范围内,确定融合数据为周期内融合数据或周期外融合数据;
在缓存链表中将周期内融合数据的冗余数据删除。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匹配等待周期的初始值,并根据融合数据的接收时间间隔来动态更新匹配等待周期。
进一步地,确定的所述融合数据的接收时间间隔作为样本表中的样本信息,根据样本表中的当前样本信息更新匹配等待周期。
进一步地,匹配等待周期为样本表中的当前全部样本信息的数学期望值与标准方差值之和。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最大等待周期,将缓存链表中存储时间大于最大等待周期的卫星数据删除。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确定为不匹配的卫星数据、周期外融合数据和周期内融合数据一起输出作为结果数据。
本发明的一种多源卫星数据的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