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6849.5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华;汪鹏合;季军;安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淮安市洪泽区清盈尾水湿地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水生植物 提高 失衡 湿地 去除 方法 | ||
1.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一个复合处理系统,该复合处理系统包括稳定塘——表面流湿地——生态输水渠——水平潜流湿地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间通过各工艺依次串联;
所述各工艺是大量种植的水生植物,冷季型和暖季型水生植物配置面积比2:1,水生植物全年不收割,通过水生植物根系分泌有机质和残体分解作用,逐步改善水体中的碳氮失衡状况,进一步提高氮去除率,而且由于冷季型和暖季型水生植物的配置,避免出现水生植物分解导致的二次污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塘水深3.0-4.0 m,生态输水渠不超过1.5 m,表面流湿地水深0.3-1.5 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子系统构建适宜的水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平均盖度不低于50%,通过水生植物根系分泌有机质、枯枝落叶和死亡残体的分解作用,逐步提高水体碳氮比,提高氮去除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潜流湿地填料为砾石,粒径3.0-5.0cm,深度1.2-1.5m,次上层为瓦子片,直径1.0-2.0cm,深度10.0 cm;最上层为粗沙层,最大粒径2.0mm,深度5.0c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流湿地,采用垄沟结构,垄沟长80.0-100.0m,垄面宽10.0m,垄面水深0.3-0.5m,垄沟宽7.0-8.0m,深1.5-2 .0 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输水渠边坡系数1-2,底宽1.0-3.0 m,长度因地制宜,总长应大于2.0 k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塘+生态输水渠+表面流湿地与水平潜流湿地面积比>5:1,水力停留时间2-4天。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宜的水生植物群落,其冷季型和暖季型水生植物实行间种,总面积比达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提高碳氮失衡尾水湿地总氮去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宜的水生植物群落具体配置方式:稳定塘岸边浅水区挺水植物以芦苇、花叶芦竹、香蒲和水生鸢尾为主,浮叶植物以水葫芦为主,浮床植物以冷季型的水芹为主,植物总体覆盖度大于20%;生态输水渠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包括菹草和穗花狐尾藻,挺水植物以芦苇、花叶芦竹、香蒲和水生鸢尾为主,水面水生植物盖度在30-50%;表面流湿地水生植物包括芦苇、花叶芦竹、香蒲和水生鸢尾;水平潜流湿地水生植物群落以芦苇和水生鸢尾为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淮安市洪泽区清盈尾水湿地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淮安市洪泽区清盈尾水湿地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684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沉水植物补光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生物净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