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楔形掏槽结构及掏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5605.5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1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乐乐;谢来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2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楔形 掏槽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岩炮掘中的掏槽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复楔形掏槽结构及掏槽方法。
背景技术
在岩巷炮掘掘进中,多采用楔形掏槽方式,是因为楔形掏槽方式简单,现场操作容易,但这种掏槽方式在岩石硬度不大的情况下,爆破效果较好,而当岩石硬度较大时,例如掘进中遇到砂岩时,往往得不到较好的爆破效果,这主要原因是掏槽爆破困难,而掏槽的好坏决定着爆破进尺,合理的掏槽方式能够提高进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复楔形掏槽结构及掏槽方法,实现硬岩炮掘中的顺利爆破掘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浅孔掏槽眼、深孔掏槽眼和辅助眼;所述浅孔掏槽眼、深孔掏槽眼和辅助眼的中心线重合、孔口重合,所述浅孔掏槽眼、深孔掏槽眼和辅助眼分别沿中心线为对称结构,所述浅孔掏槽眼和深孔掏槽眼均为孔口间距大,孔底间距小的楔形,所述浅孔掏槽眼和深孔掏槽眼的纵截面均为矩形,所述浅孔掏槽眼和深孔掏槽眼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浅孔掏槽眼的深度小于辅助眼的深度,所述辅助眼的深度小于深孔掏槽眼的深度。
所述深孔掏槽眼的孔口间距为0.8~1.4m,孔底间距为0.3~0.5m,深孔掏槽眼的深度为2.2~2.5m。适当的掏槽眼间距,能够使得掏槽崩落的体积大,为后续崩落的岩石提供自由碎胀空间和自由面。
所述浅孔掏槽眼的孔口间距为0.5~0.7m,孔底间距为0.2~0.4m,浅孔掏槽眼的深度小于2m。浅孔掏槽眼起辅助掏槽作用,为深孔掏槽眼爆破提供初始自由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辅助眼的深度为2m,所述辅助眼的孔口间距大于深孔掏槽眼的孔口间距。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深孔掏槽眼的深度为2.2~2.5m,所述浅孔掏槽眼的深度小于深孔掏槽眼的深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浅孔掏槽眼的孔口底角大于深孔掏槽眼的孔口底角。
一种复楔形掏槽结构的掏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硬岩炮掘中,先绘制辅助眼、浅孔掏槽眼、深孔掏槽眼的形状和位置;
(2)首先爆破浅孔掏槽眼,所述浅孔掏槽眼的中心线与辅助眼的中心线相重合;
(3)浅孔掏槽眼爆破后周围硬岩松动,阻力减少,然后爆破深孔掏槽眼;
(4)所述深孔掏槽眼的深度大于浅孔掏槽眼的深度,辅助眼的深度小于深孔掏槽眼的深度。
所述爆破槽眼选用分段爆破,即先爆破浅孔掏槽眼,再爆破深孔掏槽眼。分段爆破,能够给深孔掏槽眼预留足够的空间,并减少爆破阻力。
所述爆破槽眼选用同段爆破,即浅孔掏槽眼和深孔掏槽眼同时爆破。同时爆破能够节省工序,实现较快的施工作业。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针对硬岩爆破掘进,采用复楔形掏槽爆破方式,能够取得理想的爆破效果,由原来单进1.35m~1.5m提高到单进1.7m~1.9m,为同类尺寸及岩性的巷道快速掘进提供工程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4现场试验进尺统计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巷道断面尺寸5.0×4.0m,掘进断面18.4m2,岩性主要以砂岩为主,炸药类型为煤矿许用三级高威力炸药。周边眼与辅助眼1参数不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掏槽各项参数如图1所示,掏槽眼2深度2.2m,孔口间距0.8m,孔底眼距0.3m,辅助眼1深度2.0m,孔口间距2.2m,孔底间距为0.3m,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预期循环进尺1.7m,实际单进未能达到预期爆破效果,平均单进为1.35m~1.5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掏槽各项参数如图2所示,此方案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加大掏槽眼2孔口间距至1.4m。
本实施例的预期循环进尺1.7m,实际单进也未能达到预期爆破效果,但相对实施例1而言,进尺有所提高,平均单进为1.55m~1.65m,如图5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5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