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5547.6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莱恩克警报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2/68 | 分类号: | F42B12/68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周绪洞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飞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及安装在头部壳体内的智能控制器;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连接的保护外套及装配在保护外套内的配重安装座,在配重安装座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在配重安装孔内装配有配重体,在气体发生器孔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本发明通过控制器智能控制第一气体发生器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的引爆动作,保证精确地网住物体,可以实现大面积地救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救生产品中,特别是一些救援人员无法接近被救援人员的远距离救援场合中,往往会使用到抛投器。使用抛投器抛出弹体,利用弹体带动出绳索,将绳索的一端抛射至被救援人员的一旁,被救援人员抓住绳索,由救援人员拉动绳索将被救援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达到救生的效果。
如专利号94242904.4就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空气抛绳器,就是在救援的时候,将绳索抛出至被救援人员的附近。
但是,抛射出绳索的救生方式存在着下列缺陷:
一是,在一些水流比较急的场合,如洪水现场、江面湍急的水流或潮水,即使绳索被抛射在被救援人员的附近,但是由于水流的作用,也会与被救援人员分开较大的距离,导致被救援人员无法抓住绳索;
二是,在抛射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现场的天气情况,如风力,还要考虑到抛射的技术,不一定每次抛射都能将绳索抛至被救援人员的附近,也就是定位不准,导致延误了最佳的救援时间;
三是,在被救援人员因溺水昏迷、受伤或体力不支等情况下,无力抓住绳索,仍然无法将被救援者救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智能控制抛网动作的智能抛网飞行体。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
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及安装在头部壳体内的智能控制器;
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连接的保护外套及装配在保护外套内的配重安装座,在配重安装座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所述配重体安装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孔连通,在配重体安装孔内装配有配重体,在气体发生器孔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
所述网仓组件包括有与配重安装座连接的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及气体发生器导管,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一端与配重安装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导管,气体发生器导管的后端与尾翼组件连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抛网或/和染色剂,该抛网的中心与尾翼组件连接,抛网的每个角与相应的配重体连接;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抛网上还连接有降落伞,保证智能抛网飞行体在抛网动作完成后缓慢下落,防止本体的损害及对地面物体造成伤害。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配重安装座包括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一端面的中部设置有轴线垂直于安装板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外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配重体发射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下端位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之外,上端聚集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上端四周,且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上端形成一连通腔体,在安装板的另一端面居中设置有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轴线共线的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内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压盖二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莱恩克警报器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莱恩克警报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5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