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5547.6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莱恩克警报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2/68 | 分类号: | F42B12/68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周绪洞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飞行 | ||
1.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
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及安装在头部壳体内的智能控制器;
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连接的保护外套及装配在保护外套内的配重安装座,在配重安装座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所述配重体安装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孔连通,在配重体安装孔内装配有配重体,在气体发生器孔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
所述网仓组件包括有与配重安装座连接的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及气体发生器导管,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一端与配重安装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导管,气体发生器导管的后端与尾翼组件连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抛网或/染色剂,该抛网的中心与尾翼组件连接,抛网的每个角与相应的配重体连接;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
所述配重安装座包括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一端面的中部设置有轴线垂直于安装板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外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配重体发射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下端位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之外,上端聚集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上端四周,且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上端形成一连通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网上还连接有降落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板的另一端面居中设置有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轴线共线的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内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压盖二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外端的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一气体发生器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药体护套,且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外端设置有压盖一将第一气体发生器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包括第二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一端,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该端外设置有对第二气体发生器进行定位的快接接头,快接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安装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接接头包括有连接在气体发生器导管外压盖二及套设在压盖二外的活动套,压盖二的外壁包括有大径部与小径部,大径部与小径部之间形成一台阶面,在大径部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钢珠安装孔,钢珠设置在钢珠安装孔内,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压盖二的另一端插设在配重安装座上,活动套内设置一环形凸沿,在压盖二的小径部外设置有弹簧,弹簧将环形凸沿与台阶面连接,使钢珠卡设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环形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组件包括有插设在气体发生器导管内的尾翼导管,尾翼导管的另一端与尾部壳体连接,尾部壳体的一端与网仓组件的外壳连接,另一端套设有尾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导管与气体发生器导管之间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壳体的另一端为一带中孔的插接部,尾翼套设在插接部外,在插接部的中孔内插设有加强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壳体的内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个凸起,在保护外套的一端设置有缩径部,在缩径部上设置有与凸起一一对应的L形槽,凸起从L形槽的竖直部进入水平部转动后卡设在水平部内实现头部壳体与保护外套的快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莱恩克警报器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莱恩克警报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55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