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3792.3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4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武;杨宗哲;黄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B62D7/16;B62D7/18;B62D7/20 |
代理公司: | 11457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红颖<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轮前束 变化 确定 方法 | ||
1.一种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转向系统结构模型;
利用绘图工具按照比例绘制转向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并表达转向系统零件几何形状、尺寸、位置和相互连接关系;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拉杆和转向节,所述转向拉杆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步骤二、建立满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
在转向系统结构模型基础上绘制满载工况下转向拉杆-转向节投影三视图,反映所述转向拉杆与所述转向节之间几何连接关系,即所述转向系统的所述转向拉杆至所述转向节传动段;
步骤三、建立减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图;
在满载工况的基础上,调整车架高度,模拟转向拉杆-转向节运动规律,根据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建立减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图;
步骤四、确定转向轮前束变化;
在转向系统载荷改变时,转向拉杆-转向节的几何模型发生改变,通过测量所述转向系统载荷变化前后转向节的转动角度获得转向轮前束变化;
在所述转向系统载荷改变时,测量右转向节载荷变化前后的转动角度或左转向节载荷变化前后的转动角度,所述转向轮前束变化为2倍所述右转向节的转动角度或所述左转向节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绘图工具为AutoCAD软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在采用AutoCAD软件建立转向系统平面模型后,结合画法几何理论,模拟载荷变化时转向拉杆-转向节传动段运动规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传动管柱(1)、管柱锁紧螺母(2)、方向盘托架(3)、方向盘(4)、方向盘管柱(7)、花键转换器(8)、方向机(9)、方向机齿条拉杆(10)、转向摇臂支架(11)、球销(12)、右转向节摇臂(13)、右转向拉杆(14)、右转向节(15)、转向横拉杆(16)、左转向节(17)、左转向拉杆(18)、左转向节摇臂(19);
所述方向盘(4)安装在所述方向盘管柱(7)端部,所述方向盘管柱(7)连接在所述方向盘托架(3)上;
所述方向盘托架(3)通过所述管柱锁紧螺母(2)与所述方向盘传动管柱(1)一端相连,所述方向盘传动管柱(1)另一端通过所述管柱锁紧螺母(2)与所述花键转换器(8)相连;
所述花键转换器(8)通过所述方向机(9)与所述方向机齿条拉杆(10)相连,所述方向机齿条拉杆(10)通过所述球销(12)与所述右转向节摇臂(13)连接;
所述转向横拉杆(16)两端通过所述球销(12)分别与所述右转向节摇臂(13)和所述左转向节摇臂(19)连接,所述右转向节摇臂(13)和所述左转向节摇臂(19)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向摇臂支架(11)上,并能够围绕所述转向摇臂支架(11)转动,所述方向机齿条拉杆(10)能带动所述右转向节摇臂(13)和所述左转向节摇臂(19)一起旋转;
所述转向横拉杆(16)的两端通过所述球销(12)分别与所述右转向拉杆(14)和所述左转向拉杆(18)连接,所述右转向拉杆(14)与所述右转向节(15)通过所述球销(12)连接,所述左转向拉杆(18)与所述左转向节(17)通过所述球销(12)连接,汽车具有左、右转向轮,所述左、右转向轮对称设置,所述右转向节(15)和所述左转向节(17)分别与右转向轮和左转向轮连接;
当所述方向机齿条拉杆(10)带动所述右转向节摇臂(13)转动时,所述转向横拉杆(16)带动所述右转向拉杆(14)和所述左转向拉杆(18)转动,所述右转向拉杆(14)带动所述右转向节(15)和所述右转向轮一起转动,所述左转向拉杆(18)带动所述左转向节(17)和所述左转向轮一起转动;
所述左、右转向轮在回转中心分别具有主销轴线(20),在所述左、右转向轮转向时,所述左、右转向轮以各自的所述主销轴线(20)为轴线向左、右转动;
所述转向轮前束为所述左、右转向轮之间的夹角,所述左、右转向拉杆外端球销中心运动导致所述左、右转向轮之间夹角改变,所述左、右转向轮之间夹角的变化能够体现所述转向轮前束的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满载或减载工况下右转向拉杆-右转向节几何模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79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