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1172.6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2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祎;顾莉;华祖林;张苏艳;褚克坚;赵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地表 径流 初期 雨水 收集 预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与进水管连接的滤水池,进水管收集的初期雨水经滤水池过滤后进入排出管,排出管中的雨水进入到过渡区,过渡区的雨水进入到蓄水区,蓄水区包含蓄水池,在蓄水池上铰接有浮板,浮板的端部安装有浮筒,在蓄水池上安装有第一溢流管道,当浮板水平时,蓄水池中的雨水通过第一溢流管道排出到市政污水管路,在蓄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结构合理,可以采集并对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解决初期降雨对城市造成的径流污染问题,同时防止后期雨水对初期雨水的稀释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属于雨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于城市径流雨水的处置仍然停留在在雨水管网中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阶段,而对于初期雨水的单独收集处理的相关研究则少之又少。相关专利对于初期雨水的收集往往很草率,只是使用简单的溢流收集装置,而未考虑到后期雨水对于初期雨水的稀释和冲刷作用,就将收集到的所谓的“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市政雨水、污水管网或汇入生物滞留池等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进行深度处理。因为未考虑到初期雨水中的或大或小的粒径的杂质对于后续装置的堵塞,而导致后续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而本装置系统则对上述缺点进行了改进,本系统的滤水池主要为了去除初期雨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小颗粒污染物可以通过滤料层,并且由于滤水池的进水方式为由下而上,故颗粒物不但不会由于重力作用对滤料层造成堵塞,反而设计中包括的气水冲洗装置可以对滤料层进行冲洗和保养,也可以从根本上防止雨水中的污染物在滤料层中形成生物膜等结构;再者,当水量较大时,进水会对雨水中已经沉积下来的污染物进行冲刷从而导致颗粒物的再悬浮现象,本系统的滤水池的滤料层则可以将此现象控制在紊流区范围内而不会影响出水水质。
本系统的调蓄池的设计理念是对系统进水和蓄水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只收集初期雨水的目的,也可以保证后期雨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而不会对初期雨水进行稀释。
初期雨水这个概念很早就提出,但对初期雨水的去除研究目前仍停留在初期雨水的弃流装置上。例如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295137.9):初期雨水截留井,该专利可以将初期雨水单独收集,结构简单易懂,但未经预处理就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会导致管路的堵塞,需要经常性的清理,同时也不利于在城市路面大规模使用,且该专利的初期雨水量未能做到相对精确的定量计算。而本专利则是以汇水区域面积乘以15mm得到的水量作为该区域的初期雨水量(初期雨水量无明确定义,一般取地面15mm雨水做为初期雨水),可以做到对装置蓄水体积相对精确的计算,同时,处理水(出水)可以排入后续水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从生态角度看,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可以很好的充当城市路面雨水处理设施,具有环境友好,兼容性强的特点。
再比如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374873.3):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该专利对地下污水管网系统的铺设方式要求较高,对于老城区而言,需要重新施工并埋设比市政污水干管更深的雨水专管,这样改造的成本和造价太高,且施工过程对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会造成较大的干扰,不太可取,但对于新城区的建设而言则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再有,该专利会造成后期雨水对于初期雨水的稀释作用,而本发明专利则可很好的做到将初、后期的雨水隔离,集中收集初期雨水。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结构合理,可以采集并对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解决初期降雨对城市造成的径流污染问题,同时防止后期雨水对初期雨水的稀释作用,再将初期雨水单独收集储存,以供后续水处理装置对其进行深度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挫光模式的便携式电动锉刀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半自动开坡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