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植的鱼饵保鲜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6735.2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2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耿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胜利 |
主分类号: | A23L3/3571 | 分类号: | A23L3/3571;C12N1/16;C12N1/20;C12N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鹏 |
地址: | 221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生物 工程技术 培植 鱼饵 保鲜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植的鱼饵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母种的选种、冷却步骤,发酵谷物的蒸馏备料步骤,接种步骤,检测步骤及包装步骤,采用本发明方法制成的鱼饵保鲜剂的制作原理是采用优质酒曲酵母优化出的酵母菌、乳酸菌及其酶等联合菌株,经在以优质淀粉为主要材料,植物蛋白和植物纤维为辅助材料,与水加热糊化做出的培养基中进行控氧发酵培植,人为调控a‑淀粉酶的活性,从而在其菌、酶及生物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生成具有保持动植物组织细胞活性并对其缺损细胞进行修复作用的多糖类和透明质酸等成分,形成具有独到的保鲜、防腐、抗氧化效果的鱼饵保鲜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腐保鲜抗氧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植的鱼饵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鱼饵是多种特殊的钓鱼用饵料,追求的是无害、营养,关键是能够起到聚鱼和引诱鱼咬钩的作用。而原生态的野生鱼类对动物蛋白高的动物鲜肉及天然鲜活动物性饵料情有独钟。鱼类的嗅觉敏感度是人类的数百倍,尤其对水生动物,如螺、贝、水蚯蚓、虾、小鱼、红虫、沙蚕、海产品等,鱼类对它们其中含有的大量多种氨基酸及核黄素、烟酸的生物更加感兴趣,并且由于其世代生长在水中,以这些水产为主要食物源,其遗传基因里已深深的打上烙印,认为觅食这类食物既可口又安全,因此采用这些产品作为鱼饵效果极佳。
但做鱼饵用的水产品、肉类等却不宜在常温下长期保存,往往容易腐变,影响使用效果,而且不卫生,容易传播许多细菌,因此市场上急需一款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而又不破坏原有鱼饵料原有成分的保鲜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以鲜肉、水产肉类体及整体做的鱼饵在常温下不易保存的问题,开发了一种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植的鱼饵保鲜剂的制备方法。该保鲜剂制作方法简单、高效、成本低廉、能避免新鲜鱼饵(干湿态)在常温保存过程中不易腐败变质、干耗,使块类、糜类、粉片状、浆膏状、糊状、液态等鱼饵的保管及使用更方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植的鱼饵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种:
选取优质的酒曲酵母,将其放入6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蒸馏,蒸馏时间保证在40分钟以上,以杀灭杂菌,保留其中耐热的酒曲酵母菌、乳酸菌等类型的有效菌;
二、冷却:
①.将上述蒸馏后的酒曲温度冷却至40℃以下,然后装入塑料袋进行真空包装,塑料袋的容积在500-1000g之间,进行无氧灭菌程序,同时进一步纯化具有兼氧性的酵母菌及乳酸菌;
②.将塑料袋在常温环境下放置15-30天,当包装袋边缘有白色酵母菌丝出现时取样检测,检测合格则表示母种的制备完成;
三 、备料:
①.选取发酵谷物为去除掉内皮的灰白色高粱米和糯米或者去除掉内皮的灰白色高粱米和大米,筛选无杂质并检测合格后,按4:1的比例混合均匀,再按1:1的比例加入清水,上笼蒸馏40-50分钟,上汽后再延时10-15分钟,然后断电关火,继续闷40-50分钟;
②.将蒸熟闷透的上述原料出笼、摊晾,使其温度降至45℃以下;
四、接种:
①.在上述步骤三中的原料中掺入步骤二中的母种,母种含量占整体比例的1%-10%,然后充分拌匀;
②.上述步骤中的拌匀的材料若偏干,可添加蒸笼底水进行稀释,蒸笼底水的温度要求在50℃以下,使材料呈现湿润状态,以手握料团有水滴出为宜,具体含水量应在5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胜利,未经耿胜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6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皮石斛鲜条的保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冰箱用杀菌保湿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