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快速分拣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0582.0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3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宁宇;张开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培华学院 |
主分类号: | B07C3/10 | 分类号: | B07C3/10;B07C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12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快速 分拣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流行业的分拣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简易快速分拣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上电子购物的不断发展及规模的壮大,快递物流公司承受着巨大的物流压力,特别是快递分拣中心担负着安全检查及分拣等多种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依靠许多人力才能完成。但是这种依靠人力来进行包裹分拣的传统分拣方式成本高、分拣效率相对机械分拣低、给物流企业增加了很大的负担,所以这种传统的分拣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快速分拣装置及方法,当快递包裹到达分拣中心,把货物放在环形传输载物平台上,包裹在经过传送平台上扫描设备的安全检查后,由出口处的分拣员拿出,之后用扫描器扫描包裹上的条形码,并把包裹放在货物仓上,此时,扫描器把条形码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拖动升降机指定区域的上方,同时升降机通过钢丝绳挂载货物仓,把不同包裹送到各自指定的区域(如A、B、C等区域),之后再返回起始点,继续进行分拣,分拣结束后相关区域负责的快递员把所负责区域的包裹装车并进行派送,以提高快递配送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简易快速分拣装置,包括两条平行的运动轨道6,在两条运动轨道6之间设置有可在轨道上移动的承重架2,承重架2上设置有升降机3,升降机3连接钢丝绳7的上端,钢丝绳7的下端连接货物仓8,步进电机9连接升降机3带动其在承重架2上滑动,控制器10接收用于扫描包裹上条形码的扫描器12的扫描信息,根据扫描信息中的目的地信息,控制步进电机9通过传动装置牵引升降机3运行到相应分拣区域的上方。
所述承重架2的一端通过主动轮4设置在一条运动轨道6上,另一端通过从动轮5设置在另一条运动轨道6上,所述主动轮4与从动轮5连接受控制器10控制的电动机。
所述承重架2为水平架或者斜架,为水平架时,任一端靠近用于检查及传送包裹的环形传输载物平台1的出口,为斜架时,高端靠近环形传输载物平台1的出口。
所述环形传输载物平台1是由电动机、传送带及相应的扫描设备组织的,用于包裹的安全检查及传送。
所述货物仓8下部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1,用于辅助识别分拣区域。采用位置传感器11是用于辅助完成位置区域的确定,单独依靠步进电机9只能到达定点区域,无法根据合理的位置来进行调整。结合位置传感器11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
所述升降机3是由电动机、传动装置、刹车装置、滑轮组构成的。
所述货物仓8包括液压推进器81、滚筒82及相应的外壳,其出口为能够被推开的隔物挡板83,当载物的货物仓8到达指定区域时,控制器控制液压推进器81推动隔物挡板83进而推动包裹离开货物仓8,滚筒82位于货物仓8的底部,用于减小包裹与货物仓8底部的摩擦。
所述分拣区域可以是固定的条状区域,也可以是传送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所述简易快速分拣装置的分拣方法:
首先,根据快递包裹要发往的区域,在两条运动轨道6之间,沿一条轨道向另一条轨道,依次把分拣区分为相应的标记区;
其次,当快递包裹到达分拣中心后,把包裹放在环形传输载物平台1上,包裹在传送过程中,扫描设备对其进行扫描,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
如发现包裹内存在安全隐患,发出警报,并锁定该包裹,然后由传输载物平台1出口处的分拣员取走、登记包裹信息并通知发货人进行相关处理;
如若包裹内无危险物,由环形传输载物平台1出口处的分拣员拿出,之后用扫描器12扫描包裹上的条形码,并把包裹放在货物仓8上,启动升降机3工作;同时,扫描器12把条形码信息发送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根据条形码包含的目的地信息,调用对应的指令控制步进电机9通过传动装置牵引升降机3沿承重架2运行到包裹目的地对应标记区域的上方;
由控制器打开货物仓8,包裹从货物仓8底部开口落下至对应标记区域;
升降机3返回起始点,继续进行分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培华学院,未经西安培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0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