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轮箱输入轴迷宫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0366.6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松;陆群峰;熊雪梅;乐永祥;包为刚;吴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F16H57/04;F16J15/447;F03D15/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14 | 代理人: | 林倩 |
地址: | 213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箱 输入 迷宫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轮箱输入轴迷宫密封结构。特别适宜在风力发电机组上使用。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能实现风能到电能的转换,多数风力发电机组中都含有增速齿轮箱,其可将风轮转速提升到适合发电机发电的转速,风电齿轮箱作为风机的关键部件,要求设计寿命20年,接触式密封无法满足2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而且需要维护。中国申请号是200920256847.0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密封装置和中国专利申请号是201320124516.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出轴密封装置均为迷宫密封结构,对于非接触式迷宫密封,可以在无需维护的状态下,能达使用工况要求,但如果零件数目增多会导致尺寸链复杂,迷宫密封可靠性降低,还会导致系统的鲁棒性差,系统可靠性降低。上述两实用新型由于要应用到机械式密封圈,所以还是避免不了日常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功能集成度高、无需维护的齿轮箱输入轴迷宫密封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箱体、通过轴承与箱体连接的输入轴、套在输入轴上与箱体紧固件连接的端盖,所述端盖的后端面上设有环状的润滑腔,从而在端盖的后端面上形成内凸环和外凸环,外凸环与轴承的外圈相抵,内凸环与轴承之间具有工艺间隙,箱体上设有润滑油引入通道,端盖上设有与引入通道相联的进油孔,进油孔连接节流孔,节流孔的出口对准轴承的滚道;端盖的轴孔内壁上由后至前设有环状的小迷宫腔、大迷宫腔和防尘腔,上述工艺间隙与小迷宫腔之间由后节流环隙连接,小迷宫腔与大迷宫腔之间由中间节流环隙连接,大迷宫腔与防尘腔之间由前节流环隙连接;小迷宫腔的底部与润滑腔之间由一返油孔连接,端盖的下部对称设有2条联通润滑腔的泄油槽和3条联通大迷宫腔的泄油孔,上述泄油槽和泄油孔各与箱体上对应的回油孔联通,端盖的底部设有与防尘腔相联的排污孔。
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对着泄油槽的出口处设有与回油孔连接的过渡槽,泄油槽与回油孔之间通过过渡槽连接。
所述输入轴上且对应大迷宫腔处设有两条甩油环。
所述润滑油引入通道为阶梯形。
所述进油孔与节流孔呈折线状。
所述润滑腔的内侧的腔壁面为斜面,倾斜角а为72~78°。
所述小迷宫腔的截面为圆弧形。
所述大迷宫腔的截面为U形。
所述防尘腔的截面为圆弧形。
所述过渡槽的截面为圆弧形。
本发明具有如下积极效果:①. 本发明的结构优化,通过箱体、轴承、输入轴、端盖四个零件的装配组合,实现了多级迷宫腔体,实现齿轮箱密封功能的同时又实现了轴承限位、润滑油强制喷射、防尘防水功能,功能集成度而且
无需维护。②.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对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低,装配方便。③.零部件精简,提升了产品的可靠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4是图1的Ⅰ部放大图。
图5是图1的Ⅱ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1包括箱体1、端盖2、输入轴3和轴承4,输入轴3通过轴承4与箱体1连接,端盖2套在输入轴3的前端且与箱体1紧固件连接。端盖2的后端面上设有环状的润滑腔2-3,从而在端盖2的后端面上形成内凸环2-12和外凸环2-11,外凸环2-11与轴承4的外圈相抵,为确保轴承可以自由旋转,内凸环2-12与轴承4之间具有工艺间隙2-a。
所述润滑腔2-3的内侧的腔壁面为斜面,倾斜角а为72~78°,本实施例的倾斜角а为75°。
箱体1上设有润滑油引入通道1-1,端盖2上设有与引入通道1-1相联的进油孔2-1,进油孔2-1连接节流孔2-2,所述进油孔2-1与节流孔2-2呈折线状,节流孔2-2的出口对准轴承的滚道。所述润滑油引入通道1-1为阶梯形,润滑油引入通道1-1、进油孔2-1和节流孔2-2的孔径逐孔缩小。
所述端盖2的轴孔内壁上由后至前设有环状的小迷宫腔2-4、大迷宫腔2-5和防尘腔2-6,所述小迷宫腔2-4的截面为圆弧形,大迷宫腔2-5的截面为U形,防尘腔2-6的截面为圆弧形。上述工艺间隙2-a与小迷宫腔2-4之间由后节流环隙2-b连接,小迷宫腔2-4与大迷宫腔2-5之间由中间节流环隙2-c连接,大迷宫腔2-5与防尘腔2-6之间由前节流环隙2-d连接。节流环隙用于释放流速和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0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