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G网络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蚁群功率分配优化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4664.4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3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付景林;侯玉成;赵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高鸿信息通信(义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26 | 分类号: | H04W52/26;H04W5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正交 接入 功率 分配 优化 算法 | ||
1.一种5G网络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蚁群功率分配优化算法,为实现非正交多址的功率优化,将改进后的具有快速收敛特性的蚁群优化算法应用于NOMA的功率分配优化,首先根据不同终端业务对期望速率的不同,确定NOMA功率分配优化的目标函数,然后终端将地理位置上报基站,基站按照距离远近排序,该距离为各个上报终端到基站的距离,终端根据业务需求将期望速率上报基站,基站在获得上述终端的地理位置后,根据终端的距离进行终端编码,然后根据是否相邻编码进行信息素的初始化,并将编码添加到行走概率中,再按照蚁群算法的要求进行信息素更新,在经过指定次数的循环后,基站获得优化后的功率分配系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功率分配优化目标函数确定;
1.1、用户可达速率确定
基站将发送给M个用户的信号进行功率叠加,然后通过相同的发送设备进行发送,终端同基站之间位置不同,信道具有不同的衰减,则任一用户m∈{1,2,...,M}接收到的信号是所有用户信号经过信道衰减后的叠加,如式(1)所示:
其中,ym是m用户接收到的信号,si是发送给i用户的信号,P是基站信号发送总功率,αi是i用户的功率分配系数,nm是附加噪声,其方差为σ2,hm是基站到m用户的信道增益:
gm是瑞利信道增益,d是基站到m用户的距离,γ是衰减因数;
假设基站能获得部分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按照NOMA功率复用的要求,基站将终端按照信道增益进行排序,设|h1|2≥...≥|hM|2,则功率分配系数按照α1≤...≤αM的顺序进行分配;
接收端采用NOMA串行SIC方法进行信号解码,将接收的各信号按照功率从大到小排序,分别选择待检测信号中最强的信号进行检测,然后从总信号中减去重构的这个信号,再循环检测下一个最强的信号,直到检测出发送给该终端的信号;
按照上述SIC的原理,由于比m用户信号弱的用户{m+1,M}信号不能检测出而无法消除,则这部分信号对本用户信号成为噪声,则m用户能达到的速率如式(3)所示:
1.2、优化目标函数确定
设定满足不同期望速率要求的最小发送功率的优化问题描述为:
其中,s.t.(subject to)指受…约束;从式(4)得出功率优化的目标是获得功率分配系数αi;
S2:终端位置信息上报和更新;
2.1、终端发起呼叫时,通过终端配置的GPS或者北斗或者终端的地理位置数据,然后发送到基站,格式为{PID,GP},其中,PID是终端的标识,GP是地理位置数据;
2.2、基站将接收到的地理位置数据依次存储,并且同基站本身的地理位置信息运算后,获得各个上报终端到基站的距离;
2.3、基站将各个上报终端到基站的距离排序,获得有序矩阵D={D1,...,DM};
2.4、终端通过自身的地理位置装置不断检测终端的移动情况,当移动距离超过系统设定的门限时,将新的地理位置信息上报基站,格式还是{PID,GP};
2.5、基站将接收到的新的地理位置信息更新到距离矩阵并重新排序;
S3:终端业务期望速率指标上报;
3.1、终端i开始使用某项业务前,在业务服务器取得该业务需要的服务质量指标PID是终端的唯一标识,是该业务的期望速率;
3.2、服务器接收到终端的服务质量指标后,进行存储
3.3、终端更换业务到新的业务类型后,在新的业务服务器重新取得新业务的服务质量指标,发送给基站,基站更新保存的服务质量指标队列
S4:快速收敛的蚁群功率分配优化算法;
4.1、终端编码
基站按照终端上报的地理位置信息后根据距离排序后得到有序矩阵D={D1,...,DM},然后进行终端编码T={T1,...,TM};
4.2、初始化信息素
按照下式确定两个终端节点(u,v)之间的信息素初始化值:
其中,Q为信息素的初始化总量,M为终端数量,0≤k≤1;
4.4、路径选择概率确定
第k个人工蚂蚁在终端u依照下式选择下一个节点v:
α,β,γ是常数,根据式(6)的节点编码判断规则,在终端距离有序矩阵的反向、横向、跨越两个以上终端的无效方向,都有τu,v(t)=0;
4.5、信息素更新按照:
τu,v(t+n)=ρ·τu,v(t)+(1-ρ)·Δτu,v (7)
参数(1-ρ)表示了信息素的减弱程度,则各个节点的信息素蒸发按照式(8):
τu,v←(1-P)τu,v (8)
进行刷新,同时,每个人工蚂蚁根据下式对信息素进行增强:
Q是信息素总量,Lk是第k个人工蚂蚁循环一次的总的路径长度,式(9)中,当第k个人工蚂蚁经过(u,v)节点时,取Q/Lk,否则取0;循环直到系统设定的次数结束,系统得到优化后的各个终端的最优化功率分配系数{α1,...,α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高鸿信息通信(义乌)有限公司,未经大唐高鸿信息通信(义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46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接入点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