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LDMOS的薄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2033.9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6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杨杨;刘洪军;王佃利;应贤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1/336;H01L29/7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ldmos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射频LDMOS的薄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亚微米栅的射频LDMOS器件,在栅氧化层表面形成PolySi/SiO2栅结构,经过栅自对准掺杂后,去除PolySi上面的SiO2层,形成PolySi薄栅结构。优点:1)解决了LDMOS栅尺寸等比例缩小时,纵向尺寸减小与LDMOS工艺不兼容的问题,采用PolySi/SiO2结构满足了自对准掺杂的屏蔽厚度要求;2)由光刻图形决定栅的横向线宽,由PolySi厚度决定栅的纵向尺寸,可实现LDMOS栅的横向和纵向的等比例缩小,降低LDMOS各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了器件的频率性能;3)与常规工艺完全兼容,不增加额外的光刻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射频LDMOS的薄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微电子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微波技术领域,射频LDMOS器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通讯基站、广播电视以及现代雷达系统上。为了不断提高LDMOS的频率性能,LDMOS栅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从初始微米级不断降低到目前的亚微米级,工作频率从也从1GHz左右提升到目前3.8GHz。从理论上来说,栅的横向特征尺寸减小,使得器件输入电容降低,根据公式fT=gm/2πCiss,输入电容Ciss越小,则截至频率fT越高,则器件的频率性能也就越高,其中Ciss主要由栅下本征电容、栅与侧壁源场板之间的寄生电容组成。工艺制造过程实现LDMOS结构时,其栅的纵向高度有一定的尺寸要求,低于这个尺寸时会引起离子注入的杂质穿透多晶硅,无法实现自对准掺杂。例如,保持纵向尺寸0.5μm不变,栅横向尺寸从1μm减小到0.25μm,输入电容Ciss并不能减小为原来的1/4,实际上可能还不到原来的1/2。电容的非等比例减小,将严重的限制了器件频率性能的提高。
因此,必须降低栅的高度尺寸,这样才能有效减小栅与侧壁源场板之间的面积,从而减小栅侧壁寄生电容,实现输入电容Ciss最小化,有效提高LDMOS器件的频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射频LDMOS的薄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旨在克服栅自对准技术对栅厚度的限制,有效减小栅厚度,降低栅与侧壁源场板之间的电容,从而提高器件的频率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射频LDMOS的薄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亚微米栅的射频LDMOS器件,在栅氧化层表面形成PolySi/SiO2栅结构,经过栅自对准掺杂后,去除PolySi上面的SiO2层,形成PolySi薄栅结构。
制备射频LDMOS的薄栅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栅氧化层表面LPCVD淀积掺杂PolySi;
(2)在掺杂PolySi表面LPCVD淀积SiO2;
(3)光刻、干法刻蚀表面SiO2,终止于掺杂PolySi;ICP刻蚀掺杂PolySi,终止于栅氧化层,去除光刻胶,形成PolySi/SiO2栅结构;
(4)采用栅自对准技术,进行射频LDMOS的沟道、漂移区、源漏的常规掺杂;
(5)在栅结构和栅氧化层表面淀积SiO2覆盖层;
(6)在SiO2覆盖层表面旋涂一层均匀的光刻胶;
(7)采用等离子胶回刻,去除栅表面的光刻胶,露出栅表面的SiO2覆盖层;
(8)湿法刻蚀栅表面的SiO2,终止于PolyS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20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