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5201.1 | 申请日: | 2017-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1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夏公川;李晶晶;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轮 输出轴 行星架 齿轮 内齿圈 动力传动系统 双联行星轮 减速器 啮合 第二连接部 中心线转动 转动连接 转动 电机 第一连接部 齿轮带动 固定套 减速比 上支撑 轴心处 同轴 外周 自转 垂直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心为第一中心线。减速器包括太阳轮、内齿圈、双联行星轮以及行星架。太阳轮固定套设在输出轴的外周。内齿圈与太阳轮同轴。双联行星轮的第一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双联行星轮的第二齿轮与内齿圈啮合。行星架的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输出轴,以使输出轴在垂直第一中心线的方向上支撑行星架。行星架的第二连接部绕第一中心线转动。行星架的第三连接部转动连接在第二齿轮的轴心处。输出轴带动太阳轮转动,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步地在太阳轮和内齿圈之间同时自转和公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三连接部绕第一中心线转动,使得第二连接部转动。所述动力传动系统的减速比提升难度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应用行星轮系传动系统的电动汽车多是采用NGW型行星轮系,即:电机转子轴的输出端与行星轮系减速器的太阳轮连接,内齿圈与壳体连接,根据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的齿轮啮合传动原理,最终通过行星架输出电机的转速和功率。NGW型行星轮系减速器的减速比i1H计算公式为:
i1H=z2/z1+1。
其中,z1为太阳轮的齿数;z2为内齿圈的齿数。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整车的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动力系统的发展对电动汽车减速器的减速比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上述减速比i1H计算公式可知,可通过增加内齿圈的齿数或减小太阳轮的齿数来提升减速器的减速比。然而,增加内齿圈的齿数则会增加减速器的径向尺寸,导致减速器难以满足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部分的安装空间限制要求;减小太阳轮的齿数则容易导致减速器结构稳定性差,从而使减速器在高速重载工况下工作可靠性很差、振动明显、噪声大,因此现有NGW型行星减速器的减速比难以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速比提升难度小的动力传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传动系统,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可应用于电动汽车。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轴心为第一中心线。所述减速器包括太阳轮、内齿圈、双联行星轮以及行星架。所述太阳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输出轴的外周。所述内齿圈与所述太阳轮同轴且与所述太阳轮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双联行星轮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双联行星轮包括同轴且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行星架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朝向所述太阳轮的轴孔,所述输出轴的端部穿过所述太阳轮后伸入所述轴孔,所述输出轴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输出轴在垂直所述第一中心线的方向上支撑所述行星架。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背向所述太阳轮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绕所述第一中心线转动。所述第三连接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太阳轮转动,使得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同步地在所述太阳轮和所述内齿圈之间同时自转和公转,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三连接部绕所述第一中心线转动,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以驱动所述电动汽车的车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5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垫式车辆遮雨控制平台
- 下一篇:用于确定行驶距离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