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2620.X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8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蒋兴宇;王鹏;郑文富;张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47/24;A61K47/02;A61K48/00;A61K38/46;A61P35/00;C12N1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英智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1 | 代理人: | 刘丹妮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脂质体 复合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为由脂质体囊泡包裹的金纳米簇,所述脂质体囊泡的表面修饰有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所述金纳米簇中的金颗粒表面修饰有穿膜肽并结合Cas9蛋白和导向核糖核酸,所述脂质体囊泡由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2,3‑二油氧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胆固醇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通过采用所述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在不需要任何其他转染试剂的情况下,可以高效地将CRISPR/Cas9系统递送到细胞内,提高了细胞摄入率和转染效率,从而达到多种肿瘤的基因治疗效果,并具有示踪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多种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常用载体主要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虽然病毒载体展现了优秀的基因转染效率,但是它们可能引发突变和其它致癌作用。再者,病毒载体的重复使用可能诱发免疫缺失。而常用的非病毒载体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磁性纳米粒子、金纳米颗粒、具有不同表面修饰的碳纳米颗粒)和商业试剂(Lipofectamine2000,Lipofectamine3000)等,转染效率较低,不能对癌症起到很好的基因治疗效果。
CRISPR/Cas9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的基因编辑平台,在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如癌症)时有潜在的优势。但由于常用的Cas9蛋白尺寸较大,目前的常用载体很难对其进行高效的递送,限制了其在基础研究和治疗的应用。
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载体将CRISPR/Cas9系统高效地递送到肿瘤病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因此,基于上述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纳米簇,是指尺寸在10nm之内、粒径分布窄的金属微粒。针对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纳米颗粒为由脂质体囊泡包裹的金纳米簇,所述脂质体囊泡的表面修饰有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2000),所述金纳米簇表面修饰有穿膜肽,Cas9蛋白和导向核糖核酸,所述脂质体囊泡由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2,3-二油氧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DOTAP)和胆固醇组成。
优选地,根据前述的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其中,所述导向核糖核酸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或如SEQ ID NO:1所示的任意一种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且具有相同功能的核苷酸序列导向核糖核酸。其中,SEQ ID NO:1命名为sgPLK-1,可以促进细胞凋亡(Gen Bank id:568815582:23678822-23690367)。
更优选地,根据前述的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穿膜肽为HIV-1-transactivator转录肽。
再优选地,根据前述的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其中,所述修饰前金纳米簇的粒径为1~8nm。还优选地,根据前述的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其中,所述金纳米簇和所述Cas9蛋白的摩尔比为0.1~1000:0.1~10000000,优选为1~100:100000。
进一步优选地,根据前述的金纳米簇-脂质体复合纳米颗粒,其中,所述脂质体囊泡中的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2,3-二油氧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胆固醇摩尔比为0.1~5:0.1~8:0.1~10,优选为0.2~4:0.2~5:0.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6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