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9859.8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万浩;王权;董斌;司乃潮;黄礼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江苏合力四通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48 | 分类号: | C23C14/48;G01N23/20;G01L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4 | 代理人: | 余冬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表面 离子 注入 强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
背景技术
铝及其合金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和化工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应用。在铝及其合金构件的服役过程中,疲劳破坏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金属材料的失效多开始于表面层,因而提高铝及其合金的表面性能对于增加其疲劳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通过不同的表面改性技术在金属表面引入残余压应力,可以对萌生于金属表面的裂纹起抑制作用,进而有效提高金属的疲劳寿命。
离子注入技术可以将高能离子植入材料表面层,在不改变材料基体性能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改变一定厚度材料表面层的应力状态;且离子注入改性层与基体之间无明显界面,保证了离子注入改性层与基体间机械性能的连续过渡,避免了离子注入改性层与基体结合不牢而造成的表面层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本发明能提高抗疲劳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
①使用砂纸对金属件的待离子注入面进行打磨;
②对金属件超声清洗,保证待离子注入表面的清洁;
③将金属件置于离子注入真空系统靶盘中央位置并抽真空至工作状态;
④根据需引入的压应力层厚度,选取相应的注入离子和一组电压、束流、剂量对金属件表面进行高能离子注入处理;
⑤对离子注入处理前后的金属件进行X射线衍射检测,通过对比X射线衍射谱来确定离子注入面的应力状态;
⑥若未引入压应力,则根据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来调整离子注入的电压和电流,继续重复上述步骤①-⑤直至在制件表面层引入压应力;
⑦若已引入压应力,从而得到离子电压、离子束流和离子种类,最后对金属件进行批量离子注入处理来提高金属的抗疲劳性能。
前述的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中,所述步骤①中金属的离子注入处理面需达到普通镜面效果,粗糙度要求为0.01-0.06 μm。
前述的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中,所述步骤②中超声清洗方法是丙酮超声清洗5分钟,无水乙醇超声清洗5分钟,前后反复2-3次,吹干备用。
前述的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中,所述步骤③中离子注入真空系统的真空度需要10-4Pa及以上。
前述的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中,所述步骤④中引入的压应力层厚度满足函数:,其中x是单个入射离子的射程,x0是靶材中入射离子最大富集层距离表面的距离,Δxp为入射离子射程的高斯函数标准偏差。
前述的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中,入射离子能量与压应力层厚度满足微分方程:,其中S(E)单个入射离子停止运动需消耗的能量。
前述的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中,所述束流大小应保证使金属材料产生回火反应,可根据如下方程进行计算:,其中为靶体温度,为环境温度,I为束流,E为入射离子能量,A为离子注入面积。
前述的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中,高能离子入射方向垂直于靶材表面来保证其最小的表面溅射量。
前述的金属表面离子注入强化方法中,所述步骤⑤中X射线衍射检测采用连续扫描法,扫描速度为7°/min,扫描范围为15~90°,离子注入后X射线衍射谱相对于注入前X射线衍射谱向右移动判定为在离子注入面引入压应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利用高能离子对靶材表面进行离子注入处理,离子轰击会造成靶材表面层的原子发生移位和重新排列,并在靶材表面离子注入层形成大量的间隙原子,这些间隙原子对其周围晶体产生压应力。在宏观上,表现为离子注入合金表面的压应力状态。本发明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检测高能离子注入前后金属件表面的应力状态,通过对比离子注入前后铝及其合金表面X射线衍射谱的移动方向来判断铝及其合金表面的应力状态;最终提高抗疲劳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真空离子注入系统示意图;
图2是离子注入引入应力原理图;
图3是离子注入前后1060铝合金X射线衍射图;
图4是某一条件下(50 KeV、10μA/cm2、1015/cm2的He+)高能离子在1060铝合金表面引入压应力层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江苏合力四通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学;江苏合力四通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98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材卷绕镀膜机
- 下一篇:金刚石单晶表面金属化处理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