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普洱制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8348.4 | 申请日: | 2017-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7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于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银强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普洱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洱制茶工艺。
背景技术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assamica(Mast.)Chang),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普洱制茶工艺,能够生产出产品优异的成品茶。
本发明的普洱制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杀青;b.揉捻;c.干燥,d.紧压,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前期在炒锅内以抛炒形式进行,温度为152-165℃,杀青后期在炒锅内以焖炒形式进行,温度为70-85℃。
进一步,所述S2)揉捻在滚筒式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机转速为48-62转/分,揉捻22-25分钟,加压6-9分钟。
进一步,所述S3)干燥包括S31)滚湿坯;S32)炒毛坯;S33)炒干。
进一步,所述S31)滚湿坯时控制锅温110-135℃,时间30分钟。
进一步,所述S33)炒干时下锅温度90-100℃,下锅时间45-62分钟,下锅后温度逐渐降至55-6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普洱制茶工艺,包括S1)杀青;S2)揉捻;S3)干燥,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前期在炒锅内以抛炒形式进行,温度为150-160℃,杀青后期在炒锅内以焖炒形式进行,温度为60-80℃。高温杀青的主要目的是迅速使叶温达到80℃以上,尽快抑制酶活性,在短时间内破坏酶的催化能力,同时散发青草香气,杀青温度的先高后低,使杀青叶能够达到杀匀杀透,以及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普洱制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杀青;b.揉捻;c.干燥,d.紧压,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前期在炒锅内以抛炒形式进行,温度为152-165℃,杀青后期在炒锅内以焖炒形式进行,温度为70-8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2)揉捻在滚筒式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机转速为48-62转/分,揉捻22-25分钟,加压6-9分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3)干燥包括S31)滚湿坯;S32)炒毛坯;S33)炒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31)滚湿坯时控制锅温110-135℃,时间30分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33)炒干时下锅温度90-100℃,下锅时间45-62分钟,下锅后温度逐渐降至55-65℃。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银强,未经于银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8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