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粉中山梨酸钾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7815.1 | 申请日: | 2017-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9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葛宏义;蒋玉英;张元;廉飞宇;李智;管爱红;李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81 | 分类号: | G01N21/3581;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粉 山梨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食品品质控制与质量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小麦粉中山梨酸钾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作为一种公认安全、高效防腐的食品添加剂,山梨酸及钾盐在食品/农产品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如果山梨酸钾含量超标,造成人体中含量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对肾、肝脏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在农产品/食品行业常用的山梨酸钾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高效益相色谱法等。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前期处理复杂,操作专业性强,检测时间长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山梨酸钾检测方法,存在检测过程复杂困难和耗时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麦粉中山梨酸钾检测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检测过程复杂困难耗和时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麦粉中山梨酸钾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山梨酸钾与小麦粉混合物样品;
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确定所述样品的吸收光谱;
根据所述吸收光谱,确定所述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
根据所述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通过所述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与所述样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样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值。
较佳地,所述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确定所述样品的吸收光谱图;包括:
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确定所述样品的时域光谱;
根据所述样品的时域光谱,确定所述样品的频域光谱;
根据所述样品的频域光谱,确定所述样品的吸收光谱。
较佳地,采用简单一元线性回归法,确定所述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与所述样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所述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与所述样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由下式确定:
Y=a0+a1X+ε
其中,Y为样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矩阵;X为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矩阵;a0和a1为回归系数,ε为残差。
较佳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确定所述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与所述样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所述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与所述样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由下式确定:
Y=TBQ
其中,T为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矩阵的得分矩阵;B为样品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矩阵的得分矩阵和样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矩阵的得分矩阵作线性回归处理的回归因子;Q为样品中山梨酸钾的浓度矩阵的主成分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小麦粉中山梨酸钾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完成小麦粉中山梨酸钾的检测,由于太赫兹光谱具有反映化合物结构的指纹特征的特点,许多生物分子之间弱的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等)、生物大分子的骨架振动等低频振动吸收正好处于THz频带范围,并且THz光谱技术对探测物质结构存在的微小差异和变化非常灵敏,使得其具有太赫兹指纹谱,太赫兹成像技术不但能够分辨出物体的形貌,还能够鉴别物体的组成成分,基于THz辐射的以上特点,利用其对山梨酸钾及其混合物进行无损检测,结合定性定量分析算法,可以将山梨酸钾从混合物样品中分离出来。该方法解决了山梨酸钾的光谱表征与种类区分问题,无需添加其他化学试剂,其操作过程简单,数据处理快速,检测准确性高,效果良好;并且THz电磁辐射的光子能量很低,只有毫电子伏特,不会因为电离而破坏生物分子,太赫兹环境下对人体不会带来辐射上的危害,因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麦粉中山梨酸钾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山梨酸钾折射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山梨酸钾吸收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山梨酸钾与聚乙烯混合物的简单一元线性回归实际浓度与预测浓度相关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山梨酸钾与小麦粉混合物的简单一元线性回归实际浓度与预测浓度相关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山梨酸钾和聚乙烯混合物与山梨酸钾和小麦粉混合物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实际浓度与预测浓度的相关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78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