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的工具及衍射图像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4967.6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5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伟;田博文;谢斌;李昊波;韩一帆;张念;褚陆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37/28 | 分类号: | H01J37/28;H01J37/20;G01N23/20;G01N23/203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透射 电子 散射 衍射 工具 图像 成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的工具及衍射图像成像方法,通过在传统的样品台基础上加了一个透射电镜样品安装夹,并固定其衍射角度(70°),对材料进行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图像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透射电镜样品不仅可以在透射电镜上分析,还可以用在EBSD上利用背散射电子,同时,样品台倾角的精准确定固定了样品的位置,更容易安装,是更多的电子束轰击目标区域,减少了其它部分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清晰的获得花样与材料的对应关系,弄清显微图像对应的样品实际区域。本方法中所使用的样品台可以固定样品,并有固定的倾角,减少样品台带来的实验误差,提高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同时也方便了操作者的实际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于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T-EBSD)分析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的工具及衍射图像成像方法,通过改进样品扫描试验台夹具和减小样品厚度,同时调整扫描电镜(SEM)的工作距离、工作电压等技术参数,获得优良的EBSD图谱,达到分析样品材料组织结构的效果。
背景技术
悉尼大学的Patrick W.Trimby于2012年首次在《Ultramicroscopy》上发表了他们利用A6060合金以及电沉积纳米微晶镍(electrodeposited nanocrystalline Ni)进行T-EBSD分析的结果,所得图像可清楚观察到40nm-200nm的晶粒大小,而它的最高空间分辨率估计可达5nm-10nm。
具有纳米级高分辨率T-EBSD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并未推广使用,原因在于该技术目前并不成熟,因样品制备、成像参数等实验数据不明确导致成像效果不佳,有着极大改进空间。目前,国内还没有T-EBSD相关研究成果报道,属于材料分析前沿技术,我国该方面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该技术对未来材料分析成本的降低、分析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所用的EBSD的样品台,只能装夹扫描电镜样品,对透射电镜样品束手无策,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传统样品台无法固定样品衍射角度,需要对实验成像参数进行试验调整,会造成极大的实验误差。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的工具及衍射图像成像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固定架1和样品夹具2;垂直固定架1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旋转样品台3的固定轴,下端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表面4和第二表面5,第一表面4上设有固定螺孔,第二表面5上设有成孔6;样品夹具2圆台8的一端设有与成孔6相配的圆柱杆7,另一端为可拆分的上半部10和固定在圆台8上的下半部9,上半部10通过螺钉12与下半部9固连,被测样品由上半部10和下半部9进行夹持;所述第一表面4与水平面成20度角;所述第二表面5与水平成70度角。
所述上半部10和下半部9的夹持端为两个相交的斜面。
一种利用所述用于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的工具进行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图像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被测材料制备成TEM薄片,置于样品夹具2的上半部10和下半部9的夹持缝隙中;
步骤2:将样品夹具2固定在垂直固定架1上,垂直固定架1上固定在SEM的标准EBSD样品台上,使得TEM薄片与电子束呈70度;
步骤3:将EBSD探头置于标准工作位置,调整EBSD探头的荧光屏的顶部比标准工作位置所在平面低5mm;
步骤4:根据所测材料,选择所施加SEM的加速电压以及WD,获取EBSD图像。
所述TEM薄片采用线切割获得厚度在1mm的薄片,后机械减薄样品至40μm厚度,之后进行双喷电解减薄,得到测试所需要的TEM薄片;所述双喷电解减薄的工艺根据所测材料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9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