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运动轨迹的高铁用户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4157.0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8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苗慧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04;H04W16/22;H04W24/08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运动 轨迹 用户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用户特殊场景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基于运动轨迹的高铁用户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铁用户识别算法受限于高铁车速动态性、切换序列不稳定等因素,识别效果较差。现有高铁用户识别算法如下:
通过采集S1-MME接口的信令消息,将同一用户占用的小区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排序,当该用户占用高铁专网小区个数超过3个,再依据用户在高铁专网小区间移动速率,综合识别为高铁用户。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全量用户筛选法,统计一个时间粒度内(60分钟),同一用户出现了3个以上不同高铁专网小区下的用户,将这批用户定义为高铁基础用户。
第二步:序列递增分析法,对高铁沿路的覆盖小区进行依次编号,例如京沪高铁济南地市段有24个高铁小区依据方向性依次编号,建议从省/地市边界为编号起始点,按照序列号递增(减)关系,找出用户所占的专网小区是否与编号匹配,提升识别精度。
第三步:移动速率验证法,在序列递增(减)识别的用户基础上,按照用户所占的小区(建议为独立信源小区)距离,和在各小区出现的时间差,能够计算出用户的移动速率,通过判断移动速率是否>150km/小时,提升识别精度。
第四步:输出满足以上条件的用户,定义为高铁用户。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步骤三中的移动速率验证法,“通过判断移动速率是否>150km/小时,提升识别精度”该门限过于严格,例如列车在进站和出站,列车速度一般都低于100km/小时,另外算各小区间的时间差来求速度,实现的算法逻辑过于复杂,实现难度较大。步骤二中序列递增分析法,“按照序列号递增(减)关系,找出用户所占的专网小区是否与编号匹配,提升识别精度”实现难度角度,因为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环境无法预测,手机在小区间的切换如频繁切换、乒乓切换等带有无序性、随机性,不会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切换,因此序列递增分析法实现难度角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基于运动轨迹的高铁用户识别方法,通过结合车站小区、高铁专网小区、高铁附近公网小区、小区占用时长、路段速度筛选,简化识别算法,提高识别精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运动轨迹的高铁用户识别方法,包括数据获取、名称定义,名称定义包括车站小区、高铁小区、公网小区、占用第一个小区时间、占用最后一个小区时间、总时长、单小区占用时长;
车站小区:候车大厅/站台/高铁进站前后,出站前后的占用小区;
高铁小区:高铁小区+市区内非高铁小区,如太原-晋中等特殊情况;
公网小区:非市区的第一层小区;
占用第一个小区时间:取该小区下最后一条XDR的结束时间(情景:用户上车,在候车大厅,等待时间较长);
占用最后一个小区时间:取该小区下第一条XDR的开始时间(情景:用户下车,出站时间较长);
总时长:占用最后一个小区时间-占用第一个小区时间;境内运行时间<N小时
单小区占用时长: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列车行驶状态占用同一高铁小区<2分钟;列车停站时间>=2分钟;控制面:切换间隔大于>=2分钟(情景:同一车站一段时间内,有些列车不停靠驶过,有些列车停靠)单小区占用时长<2分钟。
优选的,候车大厅/站台/高铁进站前后,出站前后的占用小区,同一个车站可以多个。
优选的,结束时间-开始时间,集团规范一个XDR切割时间为5分钟。
高铁用户识别步骤包括筛选小区集(高铁小区+公网小区+车站小区),统称小区集;统计一天时间内小区集的所有用户(可包含所有场景:用户在不同车站、不同时间的上下车行为,以及使用手机的不同状态,只要占用即可统计到);统计单用户(每个)占用小区集的情况:车站小区个数、高铁小区个数、总时长、单小区占用时长、移动速度等,将这些用户经过的小区按开始时间进行排序。
算法如下:车站小区数>=2 and 高铁小区数>=2 and 总时长<N,定义为高铁用户(车站小区数越多,高铁用户可能性越大);车站小区数<2 and 同一路段的最后一个高铁小区和第一个高铁小区算速度(注意:非车站小区)。
本发明的基于运动轨迹的高铁用户识别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1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系统性能的优化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