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低酸银杏叶提取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1689.9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7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欧文静;安亚楠;王萌;唐小龙;盛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16 | 分类号: | A61K36/1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8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银杏叶 提取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低酸银杏叶提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银杏叶粗提物与聚酰胺树脂混合;(2)超临界CO2流体萃取;(3)加入改性剂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内酯;(4)吸附有银杏叶粗提物的聚酰胺树脂进行梯度洗脱内酯和黄酮;(5)浓缩内酯萃取液和洗脱液;(6)乙酸乙酯萃取内酯浓缩液;(7)浓缩干燥萃取液;(8)醇沉,析出内酯;(9)浓缩黄酮洗脱液;(10)真空干燥;(11)混合内酯和黄酮。该制备方法步骤设计合理,工艺简单,在有效提取内酯和黄酮的同时,也脱除了银杏酸;克服了现有技术工艺繁琐,不能在提取内酯和黄酮的同时高效脱除银杏酸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制备低酸银杏叶提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叶又名白果叶,是银杏科银杏属银杏的叶子。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物种,裸子植物,落叶乔木,是我国最古老的中生代孑遗稀有植物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其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左右。虽然银杏叶作为药用已有很长历史,但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发现:银杏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多,目前发现已有100多种,其中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内酯等。
研究表明,银杏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30多种,是优良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和脂质抗氧化剂,对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突出功效。
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属萜类化合物,迄今尚未发现存在于其他植物中,具有独特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剂,尤其在预防和治疗气喘、肺过敏反应、抗凝血和防止脑血栓方面具有良好功效。
银杏酸是银杏叶中含有的一种有机酸,是一类碳数13-17的烷基酸或烷基酚类化合物,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致敏和突变作用、强烈的细胞毒性,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基因突变、神经损伤,导致恶心、胃灼热、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等不良反应。从药品安全性角度考虑,德国Schwabe公司于1991年在专利中提出银杏酸类化合物含量要求低于10ppm,德国卫生部又于1997年提出银杏酸含量应低于5ppm,如果制剂不能达标,将强制取消其注册号及销售权,《中国药典》2010版颁布的银杏叶提取物标准中要求黄酮醇苷含量大于24%、萜类内酯大于6%、银杏酸含量低于5ppm、水溶性大于5%。因此,在提取黄酮和内酯的同时,降低银杏酸量成了我们首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低酸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有多种,可从银杏酸的化学结构和物质性质入手进行研究。例如可以通过银杏酸的羧基与可溶性铅盐形成沉淀的方法去除银杏酸,但是铅盐有剧毒,在产品质量指标和环境排放中有严格要求,且难以与不含羧基的烷基酚形成沉淀,所以该方法不适用;由于银杏酸长链烷基的存在,使得银杏酸的极性大大减弱,水溶性差,所以可以通过冷却沉降提取液的方法析出银杏酸,发明专利CN102335209A公开了《超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利用絮凝沉淀结合冷藏的方法降低银杏酸含量,但此法比较粗糙,选择性不是太高,在降低银杏酸的同时也损失了有效成分;发明专利CN106038619A公开了《一种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提取纯化和大孔树脂法有机结合,先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进行初提,再进一步通过大孔树脂法进行纯化,其中虽然提到低温冷却可去除部分银杏叶酸,但是并未专门针对银杏叶酸含量进行严格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在高效提取黄酮和内酯的同时,能够有效脱除银杏酸的制备低酸银杏叶提取物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备低酸银杏叶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银杏叶粗提物与载体混合:将银杏叶粗提物用50~55℃无水乙醇溶解,过滤后滤液与聚酰胺树脂进行混合,加入的聚酰胺树脂与银杏叶粗提物的质量比为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16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强界面钉
- 下一篇:瓣膜装载方法、系统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