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1090.5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封心建;靳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9/04 | 分类号: | C25D9/04;C25D5/36;C25D5/54;C25D3/0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44304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颗粒 氧化亚铜 导电基 超疏水 制备 恒电流沉积 水溶性铜盐 沉积液 电沉积 络合盐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制备方法工艺 浸入 工作电极 浸润性 铜离子 阴离子 中强碱 基底 疏水 环保 配制 溶解 |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取一超疏水导电基底;配制沉积液:溶解水溶性铜盐与水溶性络合盐,并调节至中性;其中,水溶性铜盐中铜离子与水溶性络合盐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30;恒电流沉积:将超疏水导电基底浸入沉积液中,并以超疏水导电基底作为工作电极,在‑0.5mA/cm2~‑0.1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沉积,获得氧化亚铜纳米颗粒。本发明以超疏水导电基底作为电沉积基底并利用了其浸润性特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简单环保的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强碱环境下进行电沉积或涉及有毒物质的弊端,有助于实现廉价环保的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亚铜(Cu2O)作为一种具有低耗、窄带隙、无毒等优点的p-型半导体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转换、锂离子电池、生物传感等领域,成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功能半导体材料。
在诸多无机材料的制备方法中,电化学沉积作为一种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大面积使用等特点的制备方法,而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中。但是,在采用传统的电沉积制备Cu2O的过程中,由于OH-在反应界面处的浓度不稳定容易导致沉积曲线发现振荡现象,如Switzer团队发现,在电沉积制备Cu2O时,当电沉积环境的pH<8.5时,发生如下式(1)的反应而得到单质Cu:
Cu2++2e-→Cu↓ 式(1)
当电沉积环境为8.5<pH<10时,沉积曲线会发生振荡现象,得到Cu/Cu2O的复合物;只有在pH>10的强碱性电沉积条件下,才会得到纯净的Cu2O。虽然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开发了多种新方法,但是由于制备过程中需要OH-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提高沉积液中OH-浓度以保证得到纯净的Cu2O仍是现在最为主要和有效的方法。显然,高pH的强碱性条件会对反应容器和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对大范围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十分不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做了许多尝试,其中利用其它氧源来替代OH-的使用是当下最为主要的方式,这些氧源主要有NO3-、H2O2等,但是,NO3-的使用会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式(2)的反应而产生剧毒的NO2-,对环境造成危害:
与此同时,强氧化性的H2O2也会对反应容器和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探索一种在中性无毒的沉积环境下制备纯净的Cu2O的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简单环保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1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