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陡坡斜行电梯的轿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0354.5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6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陆华成;张劲松;李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陡坡 电梯 结构 | ||
1.一种高陡坡斜行电梯的轿厢结构,包括一轿厢(1)和一轿厢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架(2)罩置在所述轿厢(1)外,并且在该轿厢架(2)的左侧上部、左侧下部、右侧上部以及右侧下部各设置有一对导靴(3),所述轿厢(1)的前侧底部以及后侧底部支承在所述轿厢架(2)上,在对应于轿厢(1)的左侧外壁的居中位置并且循着轿厢(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一轿厢左立柱(11),该轿厢左立柱(11)的上端与轿厢架(2)左侧上部连接,而下端与轿厢(1)的底部的轿厢左护板(12a)固定,在对应于轿厢(1)的右侧外壁的居中位置并且同样循着轿厢(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一轿厢右立柱(13),该轿厢右立柱(13)的上端与轿厢架(2)的顶部连接,而下部与轿厢(1)的底部的轿厢右护板(12b)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坡斜行电梯的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架(2)包括一前架体(21)、一后架体(22)、左连接横梁(23)、右连接横梁(24)和顶连接横梁(25),前架体(21)以及后架体(22)罩置在所述的轿厢(1)外,左连接横梁(23)的前端与前架体(21)的左侧上部固定,而左连接横梁(23)的后端与后架体(22)的左侧上部固定,所述轿厢左立柱(11)的上端与左连接横梁(23)的中部连接,右连接横梁(24)的前端与前架体(21)的右侧上部固定,而右连接横梁(24)的后端与后架体(22)的右侧上部固定,并且在该右连接横梁(24)与所述轿厢右立柱(13)之间固定连接有一立柱斜支撑(241),顶连接横梁(25)的前端与前架体(21)的顶部朝向后的一侧固定,而顶连接横梁(25)的后端与后架体(22)的顶部朝向前的一侧固定,所述轿厢右立柱(13)的上端与顶连接横梁(25)的中部连接,在所述前架体(21)的左侧上部、左侧下部、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各设置有一所述的导靴(3),在所述后架体(22)的左侧上部、左侧下部、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同样各设置有一所述的导靴(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陡坡斜行电梯的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架体(21)包括前架体上横梁(211)、前架体下横梁(212)、前架体左纵梁(213)和前架体右纵梁(214),前架体上横梁(211)的左端与前架体左纵梁(213)的顶部固定连接,前架体上横梁(211)的右端与前架体右纵梁(214)的顶部固定连接,前架体下横梁(212)的左端通过前架体下横梁左连接件(2121)与前架体左纵梁(213)的底部固定连接,前架体下横梁(212)的右端通过前架体下横梁右连接件(2122)与前架体右纵梁(214)的底部固定连接,藉由前架体上、下横梁(211、212)、前架体左纵梁(213)以及前架体右纵梁(214)的彼此连接而使前架体(21)形成口字形的构造并且罩置在所述的轿厢(1)外,所述的后架体(22)包括后架体上横梁(221)、后架体下横梁(222)、后架体左纵梁(223)和后架体右纵梁(224),后架体上横梁(221)的左端与后架体左纵梁(223)的顶部固定连接,后架体上横梁(221)的右端与后架体右纵梁(224)的顶部固定连接,后架体下横梁(222)的左端通过后架体下横梁连接件(2221)与后架体左纵梁(223)的底部固定连接,后架体下横梁(222)的右端同样通过后架体下横梁右连接件(2221)与后架体右纵梁(224)的底部固定连接,藉由后架体上、下横梁(221、222)、后架体左纵梁(223)以及后架体右纵梁(224)的彼此连接而使后架体(22)形成口字形的构造并且罩置在所述的轿厢(1)外,所述左连接横梁(23)的前端与所述前架体左纵梁(213)朝向后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而左连接横梁(23)的后端与所述后架体左纵梁(223)朝向前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右连接横梁(24)的前端与所述前架体右纵梁(214)朝向后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而右连接横梁(24)的后端与所述后架体右纵梁(224)朝向前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的顶连接横梁(25)在对应于所述轿厢右立柱(13)的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后架体上横梁(211、221)之间,所述轿厢(1)的底部通过轿厢托架(14)支承在所述前架体下横梁(212)以及后架体下横梁(222)上,在所述前架体左纵梁(213)的左侧上部和左侧下部各固定有一前架体左纵梁导靴铰接座(2131),在所述前架体右纵梁(214)的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各固定有一前架体右纵梁导靴铰接座(2141),在所述后架体左纵梁(223)的左侧上部和左侧下部各固定有一后架体左纵梁导靴铰接座(2231),在所述后架体右纵梁(224)的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各固定有一后架体右纵梁导靴铰接座(2241),在所述的前架体左纵梁导靴铰接座(2131)、前架体右纵梁导靴铰接座(2141)、后架体左纵梁导靴铰接座(2231)以及后架体右纵梁导靴铰接座(2241)上各铰接有一所述的导靴(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03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