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齿膦配位银配合物双发射染料、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78935.5 | 申请日: | 2017-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许辉;张静;韩春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9/50 | 分类号: | C07F9/5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C09B57/1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倩;刘冰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齿膦配位银 配合 发射 染料 合成 方法 及其 应用 | ||
多齿膦配位银配合物双发射染料、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类多齿膦配位银配合物双发射染料、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是为了解决前存在的磷光和热激发延迟荧光染料激子累积所导致的猝灭效应,导致器件性能和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该染料以多齿膦配体和AgX配位构成,方法如下:将1mmol多齿膦配体、0.5~1mmol的AgX、5~10ml的DCM混合,40℃反应10~36小时后,旋干,以DCM和PE为淋洗剂柱层析纯化,得到多齿膦配位银配合物。本材料具有双发射的特点,最大限度的降低激子的累积,提高器件效率,抑制器件的效率滚降。实现在电致发光过程中最大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多齿膦配位银配合物双发射染料、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高效率、低压驱动的有机电致发光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有机发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被称作第三代平面显示和照明技术,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为了有效的利用电致发光过程中产生的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使用磷光染料来构建电致磷光,但是磷光材料种类有限,切猝灭效应严重切需要使用其他的材料加以替代。近期,被称为第三代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的热激发延迟荧光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热激发延迟荧光染料可以通过自身三线态到单线态的反转隙间窜跃使三线态激子转化为单线态激子,进而利用其发光,从而从理论上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热激发延迟荧光(Thermally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TADF)化合物目前正在深入研究,因为这样材料可以通过Cu(I)配合物,以及纯有机分子来实现。关于基于Ag(I)的TADF材料的报道很少。这是因为Ag+离子与Cu+离子相比具有更高氧化电位,因此,d10Ag(I)金属配合物通常不显示TADF。因为d10金属配合物具有完全d轨道,很少有银配合物既具有热激发延迟荧光的性质又具有磷光的双发射的特点,主要的原因就是银配合物中的银离子和配体之间自旋轨道耦合比较弱,所以很难得到有效的磷光发射,但是,目前银配合物仍未开发出双发射的电致发光染料,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项工作不仅体现了双发射材料在激子利用率方面令人信服的的优越性,同时也证明了发射比例调制的可行途径是可行的,这为此类发光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前存在的磷光和热激发延迟荧光染料激子累积所导致的猝灭效应,导致器件性能和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多齿膦配位银配合物双发射染料、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多齿膦配位银配合物双发射染料,该染料以多齿膦配体和AgX配位构成,分子结构通式如下:
所述多齿膦配体为DPNAP、DPA、PPADP、PPPADP、DPAP,其中X为Cl、Br或I。
该染料合成方法如下:
将1mmol多齿膦配体、0.5~1mmol的AgX、5~10ml的DCM混合,40℃反应10~36小时后,旋干,以DCM和PE为淋洗剂柱层析纯化,得到多齿膦配位银配合物;
所述多齿膦配体为DPNAP、DPA、PPADP、PPPADP、DPAP,其中X为Cl、Br或I。
所述的多齿膦配体与AgX的物质的量比为(1~2)﹕1。
所述的DCM(二氯甲烷)和PE(石油醚)的混合溶剂中DCM与PE的体积比为1﹕20。
所述多齿膦配位银配合物双发射染料作为发光层用于制备电致发光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9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