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捕浒苔的装置及其构建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74666.5 申请日: 2017-02-11
公开(公告)号: CN106818039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发明(设计)人: 史哲峰;骆其君;陈海敏;张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主分类号: A01D44/00 分类号: A01D44/00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地址: 315211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采捕浒苔 装置 及其 构建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捕浒苔的装置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浒苔是一类隶属于绿藻门的大型海藻,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无机碳,同化为藻体的组分,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要素,逆向于经济动物的代谢方式。能吸收海域中丰富的无机氮、磷,从而达到降低养殖环境的富营养化程度。因此,大型藻类浒苔的生长与采收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收获经济作物的生产活动,而且在海洋生态环境中,还具有对海水养殖环境的“净化作用”,利用其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并及时脱离环境,而达到减轻海域的营养负荷。可见关键在于收获以脱离海洋环境。在奉化溪口,通过洁净干燥化工艺获得的浒苔(俗称苔条),浒苔干品继以粉碎的微粒为原料,加工成“千层饼”,其工艺及产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苔条味咸、寒,具有凉血、清热、消炎、解毒和软坚散结的作用,表明浒苔具有食疗二用功能。

浒苔是青岛潮间带重要物种,作为绿潮的主要成因物种——浒苔可以漂浮生长,每天都经历退潮时期的干出脱水和涨潮时期的沉水过程,往往被潮流冲击到潮间带上,甚至大量积压在沙滩上。浒苔已经成为绿潮之源,与赤潮能够相提并论,漂浮、疯长是其特征。形成绿潮主要的原因在于短时期生长迅速,生物量爆发性成倍增加。有报道,浒苔最大生长速率是每天能够增加88倍的生物量。浒苔爆发性增长的机理是浒苔能通过营养繁殖、无性繁殖的方式增殖和再生,例如通过藻体片段直接再生;单个营养细胞能够释放大量游孢子,而每个游孢子可以萌发为一个新藻株。在自然条件下,漂浮的浒苔藻体很容易受到海浪冲击、食藻动物咬噬,以及螺旋桨、砂石等机械破坏因素而产生片段化的藻体,这些片段化的藻体,也可以通过营养繁殖及无性繁殖形成大量的新个体,导致漂浮浒苔生物量迅速积累。据报道青岛海域短时间的生物量达到百万吨。这个数量,相当于我国紫菜的总量,快速堆积到沙滩岩礁等潮间带,而堆积仅仅一周就迅速腐烂,将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快速消纳,才能不产生环境危害。

目前对于我国进行绿潮处理的方法是及时快速打捞,已经有相关的技术报道,如公开号为CN105584600A的发明专利“一种浒苔打捞船及自动打捞浒苔方法”公开了在自然海区中,打捞浒苔的船及其打捞方法,相类似的还有公开 号为CN106049391A的专利“一种浒苔打捞脱水一体化装置”、公开号为CN106182867A的专利“一种连续挤压脱水浒苔的装置”、公开号为CN105780748A的专利“一种新型随船连续打捞挤压脱水浒苔的装置”等报道。打捞的方法不能解决短时间浒苔爆发的结果,因为只是几天时间,而要解决上万吨的生物量,其余的时期设备不能没有作用,效益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采捕浒苔的装置,在该装置中漂浮的浒苔得到固定在网帘中,能够使浒苔在网帘中获得充分的空间,与水体的交换畅通,能够保持自然生长的状态,而被及时采收。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采捕浒苔的装置的构建方法,能够采集漂浮的浒苔,并保持浒苔自然的生存状态,得以延长浒苔从自然海区到加工的时间,并能够调节浒苔的供应量,提高整个生产效率,降低短时间铲除浒苔所存在的压力,实现以养治漂。主要通过①构建筏式立体网帘的采集装置、②布放筏式立体网帘装置、③管理筏式立体网帘采集装置、④定期采收浒苔等步骤来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捕浒苔的装置,其主体为立体的筏式立体网帘,立体的筏式立体网帘由单式网帘筏和悬挂苗帘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单式网帘筏的主体为两条平行设置的缆绳,缆绳的走向与海水流向垂直;两条缆绳之间设置有苗帘A,苗帘A相对的两边分别系在缆绳上从而将苗帘A拉紧形成平面的苗帘;两条所述的缆绳之间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封口撑杆,从而将单式网帘筏形成稳定的软式梯结构;两条所述的缆绳的末端连接有封口撑杆从而增加单式网帘筏的稳定性;

所述的单式网帘筏的下方悬挂有苗帘B,苗帘B的一边通过连接绳系在封口撑杆上,相对立的一边系有开口撑杆,依靠开口撑杆的重力保证苗帘B下垂从而形成立体的筏式立体网帘;

所述的单式网帘筏末端的封口撑杆通过桩缆与固定于海底的桩相连接从而构成所述的采捕浒苔的装置;

所述的桩缆和缆绳上均分布有浮球,浮球通过吊绳系在桩缆或缆绳上;

所述的封口撑杆、开口撑杆的走向均与与海水流向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封口撑杆的杆体通过绳子系在网帘A的上面,且 封口撑杆的两端通过绳子与两条缆绳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46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