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3772.1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7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袁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1/331;H01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徐文欣;吴敏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断 衬底 控制区 漂移区 阱区 发射区 集电区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栅极结构 器件区 空穴 电连接 晶体管 抽取 能耗 隔离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其中,晶体管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器件区和集电区,所述器件区包括:控制区和关断区;位于所述控制区和关断区衬底中的漂移区,所述漂移区与所述集电区接触;位于所述控制区和关断区衬底中的阱区;位于所述控制区的第一栅极结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与所述漂移区和阱区接触;位于所述控制区衬底中的发射区,所述发射区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一侧和两侧,所述漂移区与所述发射区以所述阱区隔离,所述发射区与所述关断区的阱区电连接;位于所述集电区衬底中的集电区。所述关断区阱区会从所述漂移区中抽取空穴,从而增加所形成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关断速度,降低关断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器件集成度的提高,晶体管的关键尺寸不断缩小,关键尺寸的缩小意味着在芯片上可布置更多数量的晶体管。然而,晶体管尺寸的急剧减小对晶体管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中大功率的开关电源装置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IGBT)由于其控制驱动电路简单、工作频率较高、容量较大的特点,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MOSFET和双极型晶体管复合而成的一种器件,其输入极为MOSFET,输出极为PNP晶体管,因此,可以把其看作是MOS输入的达林顿管。它融和了这两种器件的优点,既具有MOSFET器件高输入阻抗、驱动简单和快速的优点,又具有双极型器件低导通压降及容量大的优点。
然而,现有技术形成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存在关断拖尾时间长、关断能耗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能够缩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关断拖尾时间,降低关断能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器件区和集电区,所述器件区和集电区在垂直于所述衬底表面的方向上叠层设置,所述器件区衬底包括:控制区和关断区,所述控制区和关断区在平行于所述衬底表面的方向上设置;位于所述控制区和关断区衬底中的漂移区,所述漂移区与所述集电区接触;位于所述控制区和关断区衬底中的阱区,所述阱区与漂移区接触;位于所述控制区内的第一栅极结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与所述漂移区和阱区接触;位于所述控制区阱区中的发射区,所述发射区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一侧或两侧的衬底中,所述漂移区与所述发射区以所述阱区隔离,所述发射区与所述关断区的阱区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发射区与漂移区中具有第一掺杂离子,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所述阱区和集电区中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
可选的,所述漂移区和所述阱区沿垂直于所述衬底表面的方向重叠,所述漂移区位于所述阱区与所述集电区之间;所述第一栅极结构贯穿所述控制区的阱区,且位于所述控制区的漂移区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漂移区表面;所述阱区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两侧的漂移区中,所述发射区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两侧的阱区中。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所述发射区与所述关断区的阱区的金属结构。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控制区第一栅极结构上的介质层,所述介质层暴露出所述关断区的阱区以及所述发射区,所述金属结构位于所述关断区的阱区表面、所述发射区表面以及所述控制区的介质层上。
可选的,所述金属结构的材料为铜或铝。
可选的,所述衬底还包括:连接区,所述连接区与所述器件区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延伸至所述连接区。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所述连接区第一栅极结构的栅极连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物绝缘体薄膜及薄膜晶体管
- 下一篇:IGBT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