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桨离心载荷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3452.6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8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苏军;项钧清;刘亮亮;刘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11526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桨 离心 载荷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桨离心载荷试验装置,包括载荷施加装置和承力机构,载荷施加装置设置在桨毂内部,载荷施加装置呈正多边形,每个桨叶的轴线均垂直于载荷施加装置的最靠近该桨叶的侧壁,载荷施加装置的多边形侧壁中每一面侧壁均设有油腔,每个油腔内均设有无杆活塞,载荷施加装置内设有进油口和进油通道,油腔通过进油通道与进油口连通;承力机构包括第一承力构件和第二承力构件,第一承力构件设置在桨毂内部,第一承力构件的远离桨叶的一端和无杆活塞接触,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相接触,上述两端中其中一点的端面为球面,所述第二承力构件固定在桨叶内部,所述第二承力构件上设有应变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旋桨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桨离心载荷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测试飞机螺旋桨桨毂静力、疲劳强度,需要对螺旋桨桨毂进行静力及疲劳试验。螺旋桨桨毂在工作中承受叶片的离心力,还要承受叶片产生的气动载荷。为保证飞机安全,需要在试验条件下模拟载荷进行试验,并给出安全寿命。
在结构静力和疲劳试验中,为模拟螺旋桨桨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载荷,一般通常采用在离心力载荷方向上,对模拟桨叶施加径向载荷,载荷施加装置是在模拟桨叶的径向外侧连接加载作动器。
现有技术的离心载荷试验装置的缺陷如下:
1、离心力载荷与气动载荷之间会相互干扰,因为作用在桨毂上的载荷除离心载荷外还有气动载荷,加载位置较近,所以若产生相互干扰,则施加的载荷误差较大,试验前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标定载荷;
2、当试验件的其中一侧产生破坏,不能继续承担离心载荷时,由于桨毂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基础平台上,因此另一侧的载荷不能立即卸载,导致离心载荷会对试验件造成二次破坏。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桨离心载荷试验装置,所述螺旋桨包括桨毂,桨毂外侧周向设有多个桨叶,桨叶通过桨袖与桨毂连接;
所述离心载荷试验装置包括载荷施加装置和承力机构;
载荷施加装置设置在桨毂内部,载荷施加装置呈正多边形,每个桨叶的轴线均垂直于载荷施加装置的最靠近该桨叶的侧壁,当螺旋桨有两个桨叶时,载荷施加装置优选采用四边形,四边形中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中,每个侧壁对应一个桨叶,当螺旋桨有三个及以上桨叶时,载荷施加装置的边数与桨叶数量相同,每个桨叶的轴线均垂直于与其对应的多边形侧壁;载荷施加装置的多边形侧壁中每一面侧壁均设有油腔,油腔相当于所述侧壁上的一个凹槽,每个油腔内均设有无杆活塞,载荷施加装置内设有进油口和进油通道,进油口与进油通道相连通,油腔通过进油通道与进油口连通,通过进油通道将进油口处的油输送到油腔,并挤压无杆活塞以作为载荷施加源;
承力机构包括第一承力构件和第二承力构件,第一承力构件设置在桨毂内部,第一承力构件的远离桨叶的一端和无杆活塞接触,第一承力构件的靠近桨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承力构件相接触,第一承力构件的远离桨叶一端的端面或靠近桨叶一端的端面为球面,球面允许第二承力构件与载荷施加装置之间产生轻微旋转,且第一承力构件用于将离心载荷从上述载荷施加源传递到桨叶上;所述第二承力构件固定在桨叶内部,所述第二承力构件上设有应变片,通过应变片反馈的数据来调节施加载荷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第二承力构件包括顶杆和锁紧杆,顶杆的靠近桨毂的一端与第一承力构件接触,顶杆的远离桨毂的一端与锁紧杆接触,锁紧杆与桨叶相固定,即载荷通过第一承力构件依次传递到顶杆和锁紧杆上,最后通过锁紧杆传递给桨叶;应变片设置在顶杆侧壁上。
优选的,锁紧杆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桨叶相固定。
优选的,第一承力构件整体呈圆球形,即第一承力构件的靠近桨叶的一端和远离桨叶的一端均为球面,这样可最大程度的允许载荷施加装置与桨叶之间的相对旋转,也即最大程度的消除气动载荷对离心载荷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民航飞机故障远程传输和智能分析支持系统
- 下一篇:转缆制动副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