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抽油泵电力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8991.0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4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常学森;陈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17/04;F04B53/20;F04B49/2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力伏 |
地址: | 11405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抽油泵 电力 驱动 装置 | ||
一种井下抽油泵电力驱动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抽油杆与油管易偏磨,经常导致油管报废,维修工期长、成本高,影响采油生产的问题。包括外壳体,活塞和活塞杆,其特征在于:外壳体顶部的进油口处设置进油单向阀的,外壳体顶部的出油口处设置出油单向阀;外壳体内部的间隔板将容置腔体分割成上腔和下腔;活塞布置在上腔内,活塞杆的下端伸入到下腔内;下腔内设置的导向柱的上部伸入到活塞杆杆体的导向插槽内;导向柱上设置若干个、由外部缠绕有导电线圈的铁芯构成的电力推动单元;最上面的电力推动单元与活塞杆杆体下端相连;各电力推动单元分别与直流电源相连。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适应油井下工作环境,减少能耗,故障率低,维修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放置在油管底部,结构简单,采油成本低,安全、高效的井下抽油泵电力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抽油机和抽油杆进行采油的传统方式,要求油井必须建立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的钢架,不但消耗大量的钢材、增加采油成本;而且,由于抽油机和抽油杆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的限制,在抽油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径向力,经常造成抽油杆与油管的偏磨。当磨损严重时,将导致油管报废,维修工期长、成本高,影响采油生产的连续性。
据相关专利文献报导,公布号为CN105756909A的“井下抽油泵”是传统采油的抽油机和抽油杆结构,抽油杆长时间处于摩擦状态,需要频繁更换;如果疏于维护,容易造成抽油杆的断裂,处理困难,维修费用高。
公告号为CN202646240U的“一种井下抽油泵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油柜、细长型电动机、油泵、行程换向阀、液压缸和活塞;该专利所描述的装置,虽然能够放置在油井内的油管底部,取消传统采油的抽油机和抽油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抽油杆与油管偏磨造成的油管报废问题;但该液压驱动装置所采用的电动机,液压缸和活塞,因为需要在地下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使用,所以制造成本较高。并且,由于油泵的工作原理就是高压动密封,这样的结构要求油泵需要在液压油冷却条件下工作,但是在油井底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很难满足设计的工作温度(30℃~80℃);所以在使用很短时间后,就会由于动密封的破坏,影响正常工作。行程换向阀同样是精密配合的机械装置,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另外,驱动装置的液压系统结构复杂、维修困难,严重影响采油生产,实用性差。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井下抽油泵驱动装置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放置在油管底部,结构简单,采油成本低,安全、高效的井下抽油泵电力驱动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井下抽油泵电力驱动装置包括外壳体,活塞和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围合构成内部的细长型容置腔体,外壳体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口,进油口处设置有进油单向阀;外壳体顶部的顶壁上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处设置有出油单向阀,出油单向阀与抽油管相连;细长型容置腔体的中部设置有间隔板,间隔板将容置腔体分割成上腔和下腔两个部分;所述活塞布置在上腔内,活塞的下部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包括杆体,杆体内设置有沿轴向布置的导向插槽;活塞杆杆体的上端与活塞相连,活塞杆杆体的下端穿过间隔板中间的通孔、伸入到下腔内;下腔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柱,导向柱采用非导磁材料制成,导向柱的轴线与活塞杆杆体的轴线相重合;导向柱的下端固定在下腔的底部,导向柱的上部则伸入到活塞杆杆体的导向插槽内,并且,导向柱的上端位于间隔板的下方;导向柱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电力推动单元,电力推动单元包括铁芯,铁芯的中部设置有导向通孔,铁芯的外部缠绕有导电线圈,电力推动单元通过铁芯的导向通孔、依次套设在导向柱上;位于导向柱最上面的电力推动单元与活塞杆杆体的下端相连,位于导向柱最下面的电力推动单元固定在下腔的底部;各电力推动单元铁芯外部缠绕的导电线圈,分别与可改变电流方向的直流电源相连。
所述位于导向柱最上面的电力推动单元与间隔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通过弹簧的弹力加快电力推动单元的回落速度,提高吸油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8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