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6464.6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0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桢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桢育 |
主分类号: | H02S10/12 | 分类号: | H02S10/12;H02S30/20;F03D9/11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戴广志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模块 滚动条 风力发电模块 太阳能电源 储能系统 电池模块 主体内部空间 风力驱动 阳光照射 可接受 风力 发电机 收合 电子产品 电池 储存 伸出 携带 | ||
1.一种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体,该主体设有一内部空间,和连通该内部空间的一开口;
一风力发电模块,设在该主体上,该风力发电模块包含一风扇,和能接受该风扇驱动的一发电机;
一太阳能模块,能运动的组合在该主体,该太阳能模块经由该开口往该主体外伸出,亦能够经由该开口收合至该主体;以及
一电池模块,设在该内部空间,该电池模块包含有一电池,能够接收并储存该发电机和太阳能模块产生的电能。
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模块为挠性太阳能模块,该内部空间设有一能转动的滚动条,能够驱使该太阳能模块往该主体外伸出及收合至该主体。
3.如权利要求书2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内部空间设有至少一肘节结构,该肘节结构包括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臂的第一端相互枢接,该第一臂的第一端枢接该主体,使得该第一臂和第二臂能够经由该开口往该主体外伸出,能够经由该开口收合至该主体,该太阳能模块两端分别固定在该滚动条和第二臂的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内部空间设有一控制器和一马达,该控制器能够控制该马达驱使该滚动条转动,以卷收及释出该太阳能模块。
5.如权利要求书4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为能接受无线遥控及有线控制的至少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臂的第二端组合有一盖体,于该第一臂和第二臂收合至该主体时,关闭该开口。
7.如权利要求书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内部空间设有一输入接口板、一电源管理总成、一逆变器及一输出接口板,该太阳能模块和风力发电模块分别连接该输入接口板,该输入接口板连接该电源管理总成,该电源管理总成连接该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连接该逆变器,该逆变器连接该输出接口板,该电源管理总成包括一太阳能电力控制单元及一风力发电电力控制单元,该电池模块包含有一电池管理单元,该风力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经由该输入接口板、风力发电电力控制单元及电池管理单元输入该电池,该太阳能模块产生的电能经由该输入接口板、太阳能电力控制单元及电池管理单元输入该电池,该电池的电能经由该电池管理单元、逆变器及输出接口板对外供应。
8.如权利要求书7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输入接口板设有一并联电路,该发电机和太阳能模块的电路经由该并联电路相互并联。
9.如权利要求书7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模块设有一第一接线板,该第一接线板上设有一弹簧探针连接器,能够对接该输入接口板的一第一连接器,使得该太阳能模块产生的电能经由该第一接线板及输入接口板输入该太阳能电力控制单元。
10.如权利要求书7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风力发电模块设有一第二接线板,该第二接线板上设有一栅刀式连接器,能够对接该输入接口板的一第二连接器,使得该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由该第二接线板及输入接口板输入该风力发电电力控制单元。
11.如权利要求书10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配置在该主体外壁,该主体上设有一导轨,延伸至该第二连接器,该栅刀式连接器配置在该风力发电模块外壁,该风力发电模块设有一滑合部,滑设在该主体的导轨上,使得该导轨引导该栅刀式连接器对接该第二连接器。
12.如权利要求书1至6任意一项所述风力及太阳能电源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体上设有至少一槽室,该槽室组合一双轴向旋转固定架,该双轴向旋转固定架设有相互枢接的一第一架及一第二架,该第一架枢接在该槽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桢育,未经李桢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64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伺服控制装置
- 下一篇:基于纳米薄膜矩形偶阵列和纳米PN结的微纳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