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替镀膜式电容器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9885.6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1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庞业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业山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启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0 | 代理人: | 何文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替 镀膜 电容器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替镀膜式电容器及其生产方法,该电容器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一片第一电极薄膜片,所述第一电极薄膜片的下方设有一片第二电极薄膜片;所述第一、第二电极薄膜片的数量均为两片以上,且第一电极薄膜片与第二电极薄膜片之间采用从上到下相互交替的方式排列设置;所述第一电极薄膜片与第二电极薄膜片之间填充有电介质层,且所有的第一电极薄膜片均与第一引线相连接,所有的第二电极薄膜片均与第二引线相连接;本发明的电介质薄膜和电极薄膜交替排列,粘贴在一起,内电极的厚度远小于电介质的厚度,大幅提高电介质在电容器中的质量比,有效地提高了电容器的储能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替镀膜式电容器以及应用于该交替镀膜式电容器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等各种电力驱动设备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革新;而在上述的电力驱动设备中常常需要利用到电容器对电量进行存储,故随着电力驱动设备的发展,其对电容器的容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的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层电极片夹着一层电介质而构成,为了增大电容器值,需要尽量减小电介质的厚度;但为了保持一定的机械强度,其又不得不增加电极的厚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电介质在电容器中质量比例,降低了储能密度。故在现有的结构下,为了保持电容器的机械强度,其需要牺牲一部分储能能力。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交替镀膜式电容器以及一种应用于交替镀膜式电容器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是一种交替镀膜式电容器,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一片第一电极薄膜片,所述第一电极薄膜片的下方设有一片第二电极薄膜片;所述第一、第二电极薄膜片的数量均为两片以上,且第一电极薄膜片与第二电极薄膜片之间采用从上到下相互交替的方式排列设置;所述第一电极薄膜片与第二电极薄膜片之间填充有电介质层,且所有的第一电极薄膜片均与第一引线相连接,所有的第二电极薄膜片均与第二引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极薄膜片与第二电极薄膜片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电极薄膜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电介质层的厚度。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如上所述交替镀膜式电容器的生产方法,包括:
将由片状的绝缘层材料所构成的基片放置于真空环境下,并将基片底面的后端遮挡后,放在熔化为液体状态下的金属材料的正上方进行溅射镀膜,使得在基片底面镀上第一电极薄膜片,且所述第一电极薄膜片与基片底面的前端相连接;
将镀上第一电极薄膜片的基片底面的前、后端均进行遮挡后,放在熔化为液体状态下的电介质材料的正上方进行溅射镀膜,在基片的最底面镀上电介质层;
将镀上电介质层的基片底面的前端遮挡,放在熔化为液体状态下的金属材料的正上方进行溅射镀膜,使得在基片的最底面镀上第二电极薄膜片,且所述第二电极薄膜片与基片底面的后端相连接;
对当前的镀膜次数进行统计,并判断镀膜次数是否达到预定次数,若未达到预定次数,则在镀上第二电极薄膜片的基片的最底面镀上电介质层,并在最底面的电介质层上再依次镀上第一电极薄膜片,电介质层和第二电极薄膜片;若达到预定次数,则停止镀膜,得到电容主体;
在电容主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压接上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使得第一引线与所有第一电极薄膜片的前端相连接,第二引线与所有第二电极薄膜片的前端相连接,得到电容器。
进一步,所述将由片状的绝缘层材料所构成的基片放置于真空环境下之后包括:将基片的上表面与散热设备相连接。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如上所述交替镀膜式电容器的生产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业山,未经庞业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98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