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9366.X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6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郝德荣;陈国清;薛林;张振良;陆虎华;冒宇翔;石明亮;胡加如;周广飞;黄小兰;赵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淀粉 峰值 黏度 qtl 分子 标记 应用 | ||
1.一种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玉米SNP位点PZE-104141018和玉米SNP位点PZE-104141424,所述的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包括第一分子标记和第二分子标记,所述第一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018,所述第二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424,所述第一分子标记是第一CAPS分子标记,所述第一CAPS分子标记包括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第一引物对,所述第二分子标记是第二CAPS分子标记,所述第二CAPS分子标记包括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第二引物对。
2.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高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待测糯玉米的基因组DNA;
(2)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对所述基因组DNA进行检测;
(3)当检测到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018为G且检测到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424为A时,所述待测糯玉米为淀粉高峰值黏度糯玉米,否则,所述待测糯玉米为淀粉低峰值黏度糯玉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高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对所述基因组DNA进行检测的步骤具体包括:
(21)对所述基因组DNA采用所述第一引物对进行PCR扩增获得第一扩增产物,采用EaeI酶切所述第一扩增产物;
(22)对所述基因组DNA采用所述第二引物对进行PCR扩增获得第二扩增产物,采用HinfI酶切所述第二扩增产物,
在所述步骤(3)中,若所述第一扩增产物酶切得到196bp和65bp的产物则表明检测到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018为G,若所述第二扩增产物酶切得到132bp和40bp的产物则表明检测到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424为A。
4.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淀粉高峰值黏度糯玉米育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提取待测糯玉米的基因组DNA;
(B)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对所述基因组DNA进行检测;
(C)当检测到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018为G且检测到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424为A时,所述待测糯玉米为淀粉高峰值黏度糯玉米,将所述淀粉高峰值黏度糯玉米应用于糯玉米品质育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淀粉高峰值黏度糯玉米育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对所述基因组DNA进行检测的步骤具体包括:
(B1)对所述基因组DNA采用所述第一引物对进行PCR扩增获得第一扩增产物,采用EaeI酶切所述第一扩增产物;
(B2)对所述基因组DNA采用所述第二引物对进行PCR扩增获得第二扩增产物,采用HinfI酶切所述第二扩增产物,
在所述步骤(C)中,若所述第一扩增产物酶切得到196bp和65bp的产物则表明检测到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018为G,若所述第二扩增产物酶切得到132bp和40bp的产物则表明检测到所述玉米SNP位点PZE-104141424为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在检测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的高低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在对糯玉米的淀粉峰值黏度的高低进行选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在淀粉高峰值黏度糯玉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936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肝病护理用药贴
- 下一篇:虾红素复合物制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