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方法和上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4615.6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7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付景兴;喻斌;钱辰;熊琦;张英杰;苏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52/36 | 分类号: | H04W5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余量 报告 上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方法和上报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待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种类,确定功率余量报告PHR的类型;基于PHR的类型来确定相应的功率余量,并上报PHR。应用本技术方案,使得基站端在接收到功率余量报告后获取该功率余量报告中的功率余量,基站基于端获取到的功率余量能够获知到的UE端用于发射PUCCH的功率的使用情况,从而使基站基于该用于发射PUCCH的功率的使用情况,能够更好地配置服务小区的个数和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反馈方式;同时确认是否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进行捆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方法和一种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行业也加快了它行进的脚步,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通信终端的产生,到第三代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终端设备3G智能手机的出现,无一不显示出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的强势劲头。如今3G已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它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然而,信息发展永无止境,在这个信息高速带的大环境下,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应运而生。LTE系统的目的是进一步改进和增强现有3G技术的性能,以应对WiMAX等新兴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竞争,以及进一步提高3G技术在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力。2004年底,通过研讨会方式开始了LTE计划,到2008年底规范基本完成。LTE系统是3G的演进,由于它用的是4G的关键技术也被俗称为3.9G。LTE系统是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接入的融合,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从总体上看,LTE系统极大的改善了目前3G技术的数据业务能力,使得3G技术在今后几年内能够保持对其它无线技术的竞争优势。目前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等都加入到了LTE的开发大军中,使得LTE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同时,由于LTE技术可以为运营商、设备商等电信企业带来更大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因此,LTE的发展状况受到各方关注。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通过组合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来得到更大的工作带宽,每个CC也可称为服务小区,构成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即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从而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对一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配置了CA模式时,一个小区是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而其他小区称为次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按照LTE的方法,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可以在所有的上行服务小区上传输,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在主小区或指定的上行次小区上传输。
为了给LTE系统中的基站提供调度上行资源的参考,UE需要向该基站报告关于PUCCH和PUSCH剩余的功率余量,而如何确定功率余量也成为LTE系统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方法,包括:
基于待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种类,确定功率余量报告PHR的类型;
基于PHR的类型来确定相应的功率余量,并上报PHR。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装置,包括:信息确定模块和信息汇报模块;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待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种类,确定功率余量报告PHR的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4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